菜单

哎呦不错:第989期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 福报 KOC: 拜登有个绰号叫 “瞌睡乔”,Sleepy Joe
川普也配有个外号,依我看,可以叫 “嗑税川”,Take Tax Trump,简称:TTT

@ 少年伯爵: # 中方不予理会美方关税数字游戏# 他的父亲从修车棚开始进军房地产,八十年代就拥有了几千万美元家产。结果他接班后,开启了欺诈模式,偷税漏税等,弄的生意越做越差持续亏损,于是就开始坑银行。美国破产化债第一人,破产化债 6 次,把银行坑惨了,最后没有银行和他合作,没有信用卡,出门揣现金。最后是德国一家银行去美国发展,为了开拓业务和他合作,也是反复被坑。

@ 专业戳轮胎熊律师:

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

白宫员工:总统,东亚人打电话来了。
总统:太好了!
接电话
对面:莫西莫西
总统:…………… 西巴
助手:西巴在二线… 总统阁下…… ​​​

@ 天地古今惟一啸: 数学或者物理,我感觉就跟竞技体育差不多,到一定程度之后,一上手就见高低,所以应试教育阶段的难度,可以靠科学训练提高成绩,进入专业领域,没有十足的天赋,建议算了,不是找不找得到工作之类的问题,主要是精神碾压受不了。人文社科对人的要求就比较综合,很难说哪个单一指标绝对重要,如果是清北,大概比普通人领悟力好一些就可以了,普通 985 就是勤能补拙。

@ 方出神: 目前能躺在公园享用春天的,要么是老家伙,要么是边缘人。前者是福利分配体系的幸运儿,后者是被迫地享受生活。 ​​​

@Nina9126: 建国近 80 年来,中国农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战争时期的送粮送衣队,建国后公社化后的每年收获季节的交公粮大队,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工建设队伍…… 现在告诉我们农民没有交社保,所以没有养老金

人类在 30 岁后的所有痛苦都来源于:人类是一种设计寿命只有 30 岁的生物。——pangyusio ​​​

使用 ChatGPT 就像试图从远处把东西扔进垃圾桶。有时它有效并节省您的时间,有时它会失败并浪费您的时间。——deplica ​​​

男生也有自己的大姨夫,每过一段就会很 emo,没有斗志,对生活感到迷茫。
然后经过思考和醒悟,突然又觉得人生充满希望,动力满满。
然后不断循环 ——jakevin7 ​​​

建议

手机厂商应该直接推出塑料版本的手机:

反正有些人即便不用塑料外壳,也会一辈子把手机装在保护壳里。

迹象

我怀疑我的语文老师是数学老师,因为他说我这篇作文角度不错。

类型

问:为什么有人对戴头盔那么抵触?

答:这个问题里我见到了三种人,1、戴头盔没出事的;2、不戴头盔没出事的;3、戴头盔出过事的,三方争论不休,但逻辑告诉我们应该还有第四种人一直没有发言:4、没带头盔出过事的。

愿望

老天,你能给我整个血条吗,比如我熬夜了你就给我扣一点,好歹能看见啊。

不然都不知道啥时候给我扣完了,就死了,这也太没天理了。

比较

突然想到:人类这两个字有点像大粪,又比大粪少了两把刷子。

原因

问:人类为何不大规模训练猴子做“流水线工人”?

答:猴子会反抗。

选择

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答:先救我吧,我跳下去才想起来自己不会游泳。

思路

我的论文创新点:

有人研究爬楼梯上楼,有人研究坐电梯上楼,但却没人研究爬一层楼梯坐一层电梯,我创新性地提出将楼梯与电梯相结合,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反思

大家都错怪冠希老师了,他全程录像是对的。

经济越活跃的地方,不坐班的人越多

@ 菊厂刘掌柜: 昨天有个网友问我,现在坐班么?我说不坐班,已经 10 年不坐班了。他又问,他周围小城市的人都是上班的,没见几个不上班的,咋才能不上班还能赚钱呢?

第一,上班挣钱还是挺舒服的,因为收入稳定,心态平和,不坐班的人收入都是不稳定的,要靠市场去赚钱,容易焦虑。

第二,周围人都是上班的,说明环境单一,好处是大家有话题,互相认同,兴趣差不多,坏处是看不到外边的世界,一旦工作不稳,容易没饭吃。

我上班时羡慕老板不上班不打卡,轻松自在。现在自己当老板了,又羡慕上班的,每个月稳定收入,不操那么那么多心,生活质量比老板高的多,还不怕公司倒闭负债过多。

工作日的时候,可以去深圳商场看下,不上班的人还是非常多的,很多年轻人不坐班。

一个比较粗浅的观察吧:经济越活跃的地方,不坐班的人越多。

川普误导美国大众的点是:贸易顺差 = 利润

@ 信号与噪声: 中国造一个玩具,成本 5 美元,美国零售价 100 美元。

中国工厂最多就几块人民币的利润,工人还累得跟牛一样。

那剩下的钱去哪了?美国这边的品牌商、运输公司、零售商,全都来分一杯羹。包装一改,打个 Logo,广告一打,80 块轻轻松松赚走了。

中国拿到这点利润,也要处理这些美元。除了买石油、芯片粮食这种大宗商品,剩下的往往就拿去买美国国债。

也就是说,赚那点辛苦钱,很大一部分又借回去了给美国政府花。

然后美国人一看账上赤字大得吓人,直接懵了:
“怎么我们付出去这么多钱?钱都去哪了?”

全球贸易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开始觉得自己吃亏了。

这时候媒体和政客赶紧跳出来告诉民众:

“OMG,中国从你们兜里抢走了 100 美元!!!这是不公平的!必须贸易战!”

其实那些钱大部分根本没离开美国。 最后还乖乖绕一圈,回到了华盛顿财政部的兜里。

川普误导美国大众的点是:贸易顺差 = 利润。

而真正的贸易顺差是: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但这个 “出口总额” 是商品的总销售额,并不代表中国厂商的净收益。

比如,中国工厂出口一台售价为 $500 的苹果 iPhone,

但实际上中国工厂只负责组装,假设收 $8 的加工费。

结果:这 $500 会被统计进中国对美出口数据,进入贸易顺差,但中国真正赚的利润是 $8。

所以,一个 iPhone 贡献了近 $500 的贸易顺差,但实际中国 “赚” 的不到 2%

按照现在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接近 4000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不等于中国赚了 4000 亿美元的利润。

因为大部分利润早就在品牌商、渠道商和资本市场中被瓜分了。

所以,美国的跨国公司和中间商才是中美贸易最大受益者。现在美国的问题,是跨国公司有办法避税,以及美国国内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

美债的风险点不是 “无法到期兑付”

@ 程老湿爱吐槽: 美债的风险点不是 “无法到期兑付”

因为一定是发新债还旧债。

“赖债” 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美债主要是不记名的,针对个体只能是封锁账户来冻结交易,并不是直接无效化。

大部分美债是其国内机构持有,所以不可能 “一刀切”。

真正的困难在于,发新债的利率定价多少合适,利率低了的话,新债没人买,机构们会选择交易还未到期的债券。

如果没人买,或者卖不完,美联储就会出来兜底新债。美联储兜底规模越大,预示着 “纯印钞” 的比重越大。

简单来说,利率价格比到期规模更能预示风险。

以 10 年期国债价格为例,美国为 4.46%,日本为 1.45%,中国为 1.65%。

所以,只要美联储在,理论上美债到期兑付是不存在问题的。即便二战时期也一样兑付。

风险在于,新债利率如此高,还吸引不到足够多的机构来投资美债。美联储一旦出手兜底,美元自身价值就堪忧了。

与以往金融危机不同,“以往资金最终会回到美元美债”,如果危机根源就出在美元本身,比如 “去全球化” 造成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关税战” 造成贸易顺差下降外汇储备美元比重降低引发抛售美债…… 一些趋势性变量出现,那么 “去美元化” 不可逆,后果会与以往金融危机不同。

七八年时间,还没转移走的,基本上就是转移不走的了

@ 风中的厂长: 有人总是拿甲方乙方来说事,那我再给大家解释一下,做生意没有绝对的甲方乙方,虽然我们发展起来离不开外贸带来的巨大顺差,但是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艰辛的工作,环境的破坏,微薄的利润,让美国人享受价廉物美的商品,好吃好喝这么多年,难道不是应该谢我们么?现在倒好,得了便宜还卖乖,居然有人还信那套说辞。

再来说供应链转移这个话题,其实我说句不好听的,该转移的大部分转移了,已经到瓶颈期了。人家也就这点劳动人口,而且越来越懒,怎么接。东南亚还算比较好的,但是干起活来手脚依然很糙,没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劳和心灵手巧。至于非洲和印度要想替代更难,干活更糙。硬转移的结局是成本会飞到天上去。只有东亚人可以接这个盘,可惜日韩没人。

我以前也担心转移,但是经过这些年,发现东南亚很多所谓制造业只是组合与包装,大多数原材料辅料以及技术人才,依然要我们提供。不然老早替代了,还要等到今天?我认为要想完全转移中国制造,是个伪命题。勤劳智慧的群体,积累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以及多如毛细血管的细分行业,根本替代不了,那都是没干过制造业的人意淫的。

而我们这边,最需要的是提高待遇,不止收入超过白领,还要让蓝领体面的工作,福利得到保障,这样就会吸引更多人从事制造业。哪怕产品因此涨价,也依然是很有竞争力的!

@ 青春的泥沼: 其实这就是我说的,中美关税战,在川普上一个任期就搞了,中美企业对此都有认知,国内企业以及耐克等美国企业去东南亚开厂或是制造,苹果去印度生产苹果手机,该转移的已经转移了,七八年时间,还没转移走的,基本上就是转移不走的了(要么无法转移,要么成本太高)

Archives QR Code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