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不错:第1061期
@ 谢耳朵漫画: 草台班子就像地雷。平时岁月静好,踩中的那一刻就是生死攸关。
@ 震东很耐心:
年少不知工行香,错把科技加满仓。
年少不知农行好,错把汽车当成宝。
年少不知中行醉,错把白酒当安慰。
年少不知建行强,错把芯片当栋梁。
@ 郑昀: 有点像《疯狂的石头》剧情,这里没有道德的沦丧,没有良心的泯灭,从园长,到采购,到厨师,到地方政府组织的通报会发言人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熟悉的县城婆罗门操作,但是谁也没想到,有人把食用色素换成了工业颜料……
@ 桃园一村夫: 蜗居里面的海藻,工资竟然有 3680 块,按照剧情设定,应该是二十年前了吧,这个工资放在现在竟然,,,
@ 爱知君: 肉身机器化,意识 AI 化,金融 token 化,能源核能化,生活游戏化,应该是不可避免的方向。
@ 信号与噪声: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小孩抑郁?
你要是每天 6 点起床工作到晚上 12 点,没有周末,天天排名羞辱,你也抑郁
@ 梁斌 penny: 其实很多人没有大家想象中道德那么高尚,你看宗老,在国内是一本正经的,结果海外有 3 个私生子。你看小李,明明有男友,还出去和洋人乱搞。也许我见得太多了,早就已经麻木了,我们本来就活在一个装扮的世界里面,不需要太去深究他人私底下的事情。有钱,有颜,有能力的人社会资源就是多,就很容易犯下各种各样的 “错误”,最后受伤者是谁呢?表面上是小李男友,宗老的女儿。其实最受伤的是群众,普通谨小慎微的群众,啥资源也没有,但却有崇高的道德法则
@ 信号与噪声: 赌王、双汇、娃哈哈… 最后都找了保姆,说明啥?
说明:短剧爽剧来源现实
《霸道总裁爱上做保姆的我》是真的
名字
问:有没有一听就知道是河南人的日本名?
答:岸野部中列。
名称
笑死我了,看老外说东北地名像魔兽世界地图,什么黑龙之河,幸运森林,广阔而宁静的领域。
那照这么说长春是恒久之春,铁岭是钢铁山脊。以此类推还有更逆天的翻译,给东三省哥们直接干成精灵族了说是。
意外
老师:你这次考了 56 分...
全班同学:大笑
老师:...是全班最高分。
经历
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我坐上一辆出租车,司机用枪指着我,我把钱包给了他,然后他问我要去哪里,并解释说正规出租车的牌照会贴在车窗上,然后把我的身份证和信用卡还给了我。
这是我这辈子最棒的被抢劫经历。
特征
我的十大美好品格:
勇敢:大不了去死
乐观:反正又死不了
高效:我现在就去死
社交:你们就当我死了
利他:我去死你就高兴了
诚实:不信去死
坦然:死了不就好了
沟通:要不我去死
自省:我怎么还没死
公正:全部都该死
误解
有位恶霸得了疑难杂症,很多郎中都束手无策。然后坊间有传言是恶霸做了太多坏事的报应,恶霸寻大师给渡一下。
大师说:日行一善。
恶霸说:大师,我悟了,但是大师,我那没有叫邢艺善的女人啊。
我国的人均道德,大部分时候,还算水平是高的
@ 专业戳轮胎熊律师: 我再论述下我的观点:
我国的人均道德,大部分时候,还算水平是高的。
这是因为在我国,有一种巨大的约束力。
以往,他通常来自几个方面:
1、血亲
就是父母啊,亲朋好友啊,就是现在被打破的 “恶臭老中原生家庭”
2、邻里
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嚼舌根啊,现在也因为互联网的原因,谁还管什么恶臭邻居啊。
3、单位
厂区的党委啊,部门的政委啊,等等,在你道德败坏时,都会找你谈话。
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
这些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一些没理由的约束,一些过时的观点,之类。
好处是,你想搞点道德败坏的事,一旦败露,是要面临很大压力的。
会有一种如履薄冰感。
但现在,这三方面的压力都在被打破,也都在变小。
你变小,别人也在变小。
而两性中,只要有一方道德开始崩塌,另一方很快也会崩塌。这就是博弈论的一环:后放下道德不一定输,但先放下道德的肯定不亏。
人还是要多看这种善良的故事
@ 东东枪: 分享个小事儿吧。就昨天刚遇见的 ——
下午三点多,拉萨大昭寺广场附近,我自己找了个小川菜馆吃饭。
已过午饭时间,店里人不多,我就坐了个大桌,点了份青椒肉丝盖饭。
吃到一半,来了对藏族母子拼桌,坐我对面。
儿子看起来大约十一二岁左右,母子俩额头上不少汗。
我见他俩认真地翻了一遍菜单,用我听不懂的藏语讨论了几句,点了盆冒菜,嘱咐服务员不要太辣,还要了两份米饭 —— 饭店墙上写着呢,米饭按人收钱,一人四元,所以不是两碗,是两份。
店员也干脆,拿了两个空碗,又端了一大盆饭过来,那意思,你们随便吃。
冒菜上桌了,上边还是有薄薄一层红油,以及一些辣椒、蒜末。我看母子俩没吱声,但一起认真地把其中大部分用勺子撇出去,放在了桌上一个废弃的塑料袋里。
我的盖饭快吃完时,店里忽然进来一个行乞的藏族妇女,穿着并不邋遢,但确实在伸手向食客们讨钱。店员好像也见惯了,并不在意,大昭寺附近乞丐不少,我沿路就看见好几个。
我还在犹疑该如何应对才合适,那妇女已伸着手、带着期盼的眼神走到我们桌前,对面那母子俩立刻站起身来了,我见孩子的手里握着一元纸币,好像早已备好。
但是,他们并没直接把钱给她,而是用藏语和她交谈起来。我当然听不懂,但很简短的两三句话后,那母亲便用并不流利的汉语招呼起店里的服务员,说:“加一份米饭,她吃。”
我想,刚才那几句话,一定是问她吃没吃过午饭了。
店员可能是懒得过来,说:让她吃你们那一盆就好了啊。
那母亲答:是,加个碗,我付钱。
我反应了一下才明白。店员的意思是那一大盆饭都给你们了,反正你们也吃不了,分她一些就好了。而那母亲的意思是,你们是按人收费的,多一个人,就该多交一份钱。
啊!
接着,我就看见店员在柜子里翻腾一会儿,拿过一个塑料打包餐盒过来。
那母子俩看见,忙摆手,又指指桌上自己的饭碗,那意思说:不是餐盒,是要饭碗,让她在这里吃。
店员可能也没想到,但就回头去拿碗,放到桌上。
我见那行乞的妇女已经在合十感谢,而那母亲已顺手递了一双筷子给她。
各位,不知你们能否理解,这个时候,我已十分惊讶了。
听我奶奶说过,旧时,寒冬腊月,胡同里有老年或妇女挨家乞讨,是会叫进屋来让他暖和暖和,给他碗热粥喝的。但是,我活到四十出头,眼前这样的场景,无论在哪,恕我从未见过。
而且,我得实话实说,即便这时,我认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也是 —— 母亲给那妇女打上一碗米饭,再盛一些盆里的冒菜到她碗里,让她赶紧趁热吃。
可是,我实际看到的是 —— 那母子俩给那妇女打上一碗米饭,然后把那盆冒菜朝她那边推了推,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就继续一起吃了起来。
我已经看呆了。这震撼了我。
(我几乎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误会了,人家会不会不是乞丐,而本来就是朋友、甚至一家人,但那藏族妇女开始惊愕继而喜悦并千恩万谢的样子、店员的反应、一开始拿出的打包盒,分明不是亲友会合、正常用餐的状态。)
那男孩似乎发现我在看着他们,眼神和我对视了一下,他的眼睛那么亮,而又清澈平静。
我忍不住问他:藏族人都这么善良吗?
男孩显然聪明,稍微反应了一下,笑,说:都是这么善良的。
妈妈汉语没有儿子好,没听懂,用藏语问儿子。男孩给她妈妈解释了下,母子俩就一起朝我微笑了起来。
那一刻我忽然又说不出话来。
我只是点头,朝他们伸了伸大拇指。
吃完盖饭,起身去结账,我对店员说,我帮坐我对面的母子一起把账结了吧,你别惊动他们,最后不收他们钱就是了。
店员不知怎么回事,找一个看起来像副店长的女店员商量了下,副店长说可以,算好账,收了我的钱,但说,我还是告诉他们一下吧。
我怕她说太多,就说那还是我自己来。便走回他们桌前,说你好,你们的账我帮忙付了,你们继续吃。
那母亲愣了一下,但听明白了,赶紧说不用不用。我说已经付过了,你们好好吃。她说哎呀哎呀,那谢谢了……
走出小饭店时,我听见那副店长笑着说:“再见啊,老板!”
我不知是什么意思,也不打算细想了。
稍后,我和家人、孩子会合,向他们说了这件事。
目睹时不觉得这事后劲儿那么大,和家人描述时,说着说着,眼睛里几乎流出泪来。
我问孩子们,你们能理解我那时的感受么?他们说,能。
只是件小事,但我想,这可能是我一生里遇到的无数小事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吧。记一下,是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记得这件小事。我甚至希望,多年后,我的孩子们也还能记得,他们的爸爸曾经遇到过、和他们谈起过这样一件奇怪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