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不错:第1080期
@ 投鱼问道: 现在标配是硕士毕业才能找到工作,相当于比以前又延长了三年学制,想着初中毕业三年高中,再四年大学,再三年硕士,不少还要三四年博士。
太久远了,20 多岁精力最旺盛的宝贵年华都用在读书上了,毕业后匆匆就老了,没精力去摸爬滚打,去闯荡了。
可能对于做研究院当老师,这个过程有意义,对于其他行业,白白浪费个人青春,和父母的青春,还有财富。也会让父母望而生畏。
@ 琉玄: 本人感受到的炒股好处:
别人跟我借钱,我出示自己惨烈亏损的账号,人家就不好意思了;
我买入两万的股票,被套牢了三年,昨天我看到回本得差不多了,只差五百块。我就当五百是提取手续费算了,终于拿回了这两万。
网友:“不错了!你要是三年前借给别人两万,你到今天到明年你一辈子都拿不回来!”
@ 加州荷风: 从 1998 年至今,中国商品房销售总面积约为 250 亿平方米左右.
2016 至今 10 年的销售总面积,大概是 140 亿平米左右(可能有误差)。
就是说,差不多 60% 的商品房购买者,是 2015 年以后买的。一直以为很多人都是在 16 年房价大涨前买的。
现在的地产行业差不多套住了一半的人了?唏嘘。。。
原来吃到房地产红利的就 60-70 后们。
@ 花杀七十三: 跳楼和普通自砂不属于同范畴。一般自砂行为,如烧炭、挂绳、服药、哪怕用了器具,一般也都在私人空间里,在家里,悄无声息地走。但跳楼、坠楼,是直接暴露在公共空间,且全过程都暴露在公共空间里,会引起围观、讨论、轰动。
感觉选择跳楼都是确实含冤、但无处申冤,想引公众注意。否则不会往公共空间来。
@ 爱知君: 阿里巴巴、百度员工人数连续三年下滑。截至 2024 年底,百度的员工人数为 35900 人,较 2021 年巅峰时期减少 21.1%。阿里巴巴的人员缩减更为显著,从 2022 年 3 月 31 日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其全职员工总数从 254941 人锐减至 124320 人,减员幅度超 50%。阿里巴巴解释 2025 年财务年度员工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高鑫零售的出售并终止合并所致,部分被招新抵销。相比之下,腾讯好很多,员工总数 2022 年为 108436 人,2023 年降至 105417 人,2024 年略微回升至 110558 人。
@ 方出神: 很多人费尽心思编出来的一大堆兴趣爱好,其实都是消费,不如直接写上喜欢消费。
@ 是 LLLisa 啊 :人人都爱消费,消费能提升人的幸福感,重要的是有没有消费的能力
真正的底层不会被看见
@Summer 最聪明: 我现在负责盆底病人的手术安排工作。
盆底脱垂和漏尿的病人有几个特点:
★ 年龄大:老年组织松弛,症状会加重
★ 多产(可能)或者难产:生育子女多或者难产
★ 长期从事更多重体力工作:务农(挑担提水)、城市体力工种(重体力女工)、长期承担育儿工作(抱娃)
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其实这类病人的社会画像就已经有了,她们大多数是农村、或者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低下、老年女性。
这群人绝大部分的年龄从 50-90 岁都有,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是 1935—1970 年间生人,这其中有非常多的人,非常高比例的人 ——
是不认字的!
认字的人很多也只认识自己的名字或者简单的字,认识也只限于认识,连手写签字都很困难。
这是上海能遇到的外地病人(江浙沪皖居多),我们医院来自天南海北的进修医生说,你们上海够不错了,她们在各地的基层医院,还能遇见 80 后不认字的。
这种情况下,她们只要出门,就得有人陪着,不陪着出不了门,因为不认字,到了外地,公交车都不会坐。
让她们去做检查,只要有 2 张以上的检查单同时给她(比如一个 B 超,一个白带),哪怕写了,圈了,讲了 3 遍以上,也很难自己去解决,因为不认字,也记不住。
现在大家都是年轻人,网上看见看病这种问题,总是张嘴就说陪诊。
网上的陪诊师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可能按小时收费,可能按天收费,折算下来的总费用,基本都在 150—300 / 天之间。
说实话,这类老年女性哪怕年轻的时候自己也挣不到这个费用,他们的子女也不一定有这个收入。
这时候不得不说,家庭、子女、对于她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家庭支持,她们就没有能力好好度过自己的晚年。
但恰恰,这样环境下的老年女性能获得的家庭支持是很有限的,全看自己能不能养出有出息且又孝顺的子女了。
有子女有孝心,有能力,有意愿带她们到晚年来看病,对她们来说,已经是运气好了。
反过来看,她们还能来上海,找到上海的三甲医院看一个功能性问题,说明她们还不是真正社会的底层,真正的社会底层女性,不会被我写出来,因为她们没有机会被医生看见。
几百块的体检与糟糕的媒体说明会
某体检机构前几天对一位消费者的质疑做了公开回应,以媒体说明会的形式。
这场发布会,堪称传播与沟通的典型反面案例。
这位 CEO 的原话是说:
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
随后,有大量媒体做了报道。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媒体的标题是:XXXX 称 “别指望几百块钱能查出所有的病”。
然后,又有媒体的标题变成了:“几百块钱的体检查不出什么毛病”。
而当事人的微博回应中一段文字是:但几百块钱的体检费什么都查不出来,为什么还要收这几百块钱,骗钱吗?
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位企业负责人说的是 “几百块钱的体检,只能查出一下基础问题,但肯定不能查出所有身体问题”。
而媒体的报道,放大了公众的反感情绪,当事人的回应说几百块的体检费什么都查不出来,其实已经跟原来的说法大相径庭了。
事后,这家体检机构又声称媒体曲解了他的意思,其实,这就是传播的规律,信息会逐步失真并变形。所以,我们发布信息,要力求准确、简单、明确。
国外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受试者在实验室里受到了一些惊吓,比如看到案板上有蟑螂。然后经过四五次中间人的转述后,有蟑螂,已经变成了现老鼠横行、有变异的蟑螂、有人被差点毒虫咬死这种版本了。
所以,整体来说:
1) 体检机构的说明会,确实 “澄清了” 一些事实,但这依然是一个糟糕的说明会。因为能全程观看说明会的人本就不多,大部分公众了解这个回应主要看媒体报道。
2) 而媒体报道,最喜欢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喜欢博眼球、有流量的内容,所以发布会中任何一个、一段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都会成为他们的原材料。这就是媒体报道出来之后,这家体检机构形象再次被损毁的原因。
3)当面沟通与文字沟通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当面沟通带有肢体动作和语气,本来这个说明会的发言逻辑就有些问题,而这位高管的语气又咄咄逼人,这加大了公众的反感情绪。
所谓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不是扔过来的那个东西不好吃,那不就是因为对方说话态度不好嘛。
4)我们先不聊事情的对错与事实,因为我也没有这个能力搞清楚。但这次媒体说明会,企业的假想敌是那个状告企业的、维权的律师,这就完全搞错了。
虽然始作俑者是那位维权的顾客,但给这家体检机构带来巨大影响的,是公众的反应。所以,说明会的对象应该是社会公众,而不是那位维权的消费者。
把沟通对象当成了你在法庭上的对手,你当然可以用词严厉,态度咄咄逼人,还用了很多反问句。
其实呢,媒体说明会的对象,是社会大众,是媒体。在社会大众的情绪和惯常认知中,资本和企业本性首先是 “恶”,会欺负消费者,当他们看到一个企业高管这么咄咄逼人还带着调侃的语气讲一个问题的时候,早就不在意你说的是什么了。
他们在意的是你的态度。所以,面对公众,最好的发布会方式是谦卑的态度 + 坚实、简单可信的事实。
5) 媒体的本质是获取流量,吃瓜群众的特点是缺乏耐心、有固有思维、关注情绪。而这家企业可能因为以前很少面对过这种情况,所以本来可以挽回形象的一场发布会,导致引来了更大的愤怒。
6)说句政治不太正确的话吧,有时候表演出来的谦卑和真诚,都好过真情实感的傲慢,公众的判断是简单粗暴的,没有人像侦探一样分析事实。所以有些企业家或者自媒体可以假装正义、善良、爱国,都能获得巨大的流量和支持,甚至那么多年都维持这样的形象。
来源:小马宋
老板挣钱再多也和打工仔没关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市面上应该只存在最低工资的工作
@ 不神经的神经叨: 老板们挣不到钱的时候会选择降薪裁员,那老板挣的盆满钵满的时候,会选择给职工们撒钱吗?
客观上讲老板是不愿意给职工撒钱的,不论他自己挣多少,因为撒出的钱就是自己的利润,白花花的银子不能给了打工狗!
但是老板挣钱了,不撒钱,员工就会跑路,那他很快就赚不了更多的钱!所以老板们挣到钱以后,一般情况下都会给员工涨薪,老板挣的越多,给员工涨得越多,要让员工的薪资在同行里面有竞争力,才能留住帮他挣钱的牛马们!毫无疑问,最能挣钱的公司,打工人的待遇也最好。
前几年大家会经常听说一些夸张的年终奖,比如人均年终奖,几十个月工资甚至上百个月工资的,比如年会的时候直接人手一部最新款 iPhone,大奖的奖品里面最差的也是 10 克的金条的,抽奖直接送宝马,包下五星级酒店,搞团建包下游轮开总结大会并不少见。
以前在房地产行业里面干工程的老板,或者卖房子的销售,甚至房产中介小哥,互联网企业,游戏公司等等火热的行业都有感受过老板豪气撒钱的日子,不夸张的说,用纸醉金迷来形容都不够。这些行业的从业者都经历过一波收入暴涨的黄金时代。
双赢才是真的赢,老板不要想着往死里剥削员工,打工人也不要想着吊死资本家,绝大部分人天生就适合打工,只有少部分人才适合做资本家,这个社会也需要资本家攒局,我们出卖自己的劳力,共同搞钱,资本家拿大头,我们吃点渣渣过自己的小日子。
@ 西峯_突然之间: 客观说,员工一般是喜欢最拿钱不工作的。但是只拿钱不工作会导致老板很快破产拿不到钱,所以员工勉强愿意工作一下。
@ 寝取的史官: 经常看到一种论点,说老板挣钱再多也和打工仔没关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市面上应该只存在最低工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