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不错:第1106期
@ 唐宁街的猫先生: 最没见过世面的是我这种人,上不认识奢侈品,下不认识田里的菜,最熟悉的只有快递和外卖
@ 楚团长聊聊天: 人的毕业年代很重要,东西的制作年代也很重要。你看这个玻璃瓶,放现代,工艺品店里 5 块钱都卖不出去。隋代生产的,就是国宝!
@TarazedII: 按演义的版本,官渡之战的起因是刘备夺回徐州后请袁绍牵制曹操,赤壁之战的起因是刘备派诸葛亮结交孙权,夷陵之战的起因是刘备执意为关羽报仇。
所以是一个魅魔一己之力挑起了三大战役
@ 茨冈女神: 新买的儒林外史今天寄到了,姐妹们便跟我聊范进,汤圆说范进五十多岁还能考公务员,显然没有年龄限制嘛。桃花说范进中举前没房子没产业居然还能娶到县城小老板家的女儿,凭这一点就知道当年的社会风气很正。坨坨说范进中举后很多人都来巴结他,但他接人待物礼貌周到,一看就是不忘初心那种。云帆叹息着做了总结:不论哪一条,今天都做不到了!
@ 韭老师: 一个有正常生活的人,顶多把网红当乐子人看,绝对不可能去崇拜网红。
@ 青青虫的微博: 其实很简单,说 “中国教育不行” 的那拨人受的教育确实不行
@ 福报 KOC: 人是通过自我认知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一个人拥有的观念,某种程度上就是自我的投影。同理说 “中国人不行” 的,也是自己不行。因为自己行了,哪怕全中国其他人都不行,只有自己行,也就证伪了 “中国人不行” 的观点。
@ 基督山女伯爵: 今天下午和好朋友约喝茶。她还独身,上个礼拜刚过了 36 岁生日。我们聊到 [中年人] 这个话题时候,她和我说起生日前突然的一个感悟。
大意是,“我有一个硕士学位,勤勤恳恳工作了十年,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该缴的税一分未落,结果人到中年,在这个付出了 10 年的城市靠一个人还是买不起房子,只能漂着。只是有一天我突然间意识到,像我的这样的教育程度和收入在这个国家人口占比其实很低的时候,如果连我这样的都没有办法靠一己之力得一个安生立命的角落,那么这绝对不可能是我的错,一定是别的某个地方有问题。
令我真正难过的不是我中年了还买不起房子,而是我花了这么多年责怪自己不够努力!
亏损
婆婆想把 150w 买的投资房卖了,换个电梯房养老,去中介评估,中介给了个 69w 的报价。
后来,房子 38w 人民币卖掉了。
现实
爷爷今年 89 岁,每月退休金 17000 元,是我们家的经济支柱。
每天下班,我都会先去同单元二楼看望爷爷,为他准备清淡又营养的晚餐,比如清蒸桂鱼、小油菜炒海米、鸡蛋丝瓜汤,再配上四分之一碗米饭。
爷爷每多活一天,就能为家里带来 566 元的收入。
变化
现在小孩的童年:用 iPhone16,喝奶茶,穿 Nick。
我的童年:你妈的头,像皮球,一脚踢到百货大楼。
困惑
老师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学坏,坏人没有好下场。
可是电影里的坏人,都住豪宅,开游艇,抱美女。这是怎么回事?
悲哀
问:举例说明“别人夸你,但你并不高兴”。
答:领导开会夸我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艹,我就是想打工挣点钱而已!
反思
还是无法接受现在是 2025 年,按照我小学作文里写的我,现在应该已经坐上会飞的车了,而不是每天骑共享单车。
素质
小智拒绝把皮卡丘放进精灵球,就像狗主人拒绝给狗拴绳一样。
中年人如果找工作难,有几个工种可以参考下
@ 菊厂刘掌柜: 中年人如果找工作难,比如 40 岁以上,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工种可以参考下:
开滴滴和跑外卖没有积累,不太建议,短期过渡可以,还有就是跟电脑手机相关的也不太建议,比如视频剪辑,那个技术更新特别快,岁数一大不容易跟上节奏。
民生类的:汽修,理发,厨师,这三样学的难度不是非常大,不需要太多本钱就可以学。
工程类的:叉车,勾机,挖掘机,需要培训学一学,有实践经验。
装修类的:水电工,木工,瓷砖工,稍显辛苦一些,年龄大一点也没关系。
为什么我觉得这几个工种可以,因为我发现海外蓝领需要的,就是以上这些居多,有一门手艺,收入立刻高一个台阶,年龄也可以适当放宽。
外表的吸引力和共同爱好的作用一样,只是提供了解内在的机会
@ 纯银 V: 一部分男性的迷思是,如果我对她很好很好,是不是就会有漂亮女生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另一部分男性的迷思是,如果我和她有共同爱好,是不是就很容易追到漂亮女生?
回答是,如果你和她有共同爱好,对她很好很好,就有机会追到普通女生做女朋友。
但如果你只把漂亮女生视为目标,结果和女生把身高 185 / 年薪五百万 / 职场精英 / 大帅哥作为目标差不多。
“对她很好很好” 不是性吸引力,是你吸引到她之后的加分项。
“有共同爱好” 也不是性吸引力,是你和她拉近距离有共同话题的契机。
如果你缺乏性吸引力,不宜将漂亮女生作为目标,普男配普女才是你们的归宿。
我同时也很厌恶 “潘驴邓小闲” 这种俗不可耐的总结,忽视了男女双方都可能具备的内在吸引力。当然,事实上具备这种内在吸引力的人,并不比帅哥美女更多,同时因为 “内在” 而不外露, 只有接近他 / 她的人才能感知。
中国人完全适合 0-100,但前提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 福报 KOC: 有一种流行多年的论调说,中国人只适合 1-10,不适合 0-1。这种自我 PUA 的车轱辘话来回说,无非是刨根问底到教育制度不行、体制问题重重,甚至归结为东亚人种问题。我从来没相信过。即使在公知盛行、流行反思的 2010 年代,我对这种说辞也是非常不屑一顾。
中国人完全适合 0-100,但前提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有的 0-1 都建立在基础打牢之后。俗话说 “温饱思淫欲”,地基打好了,吃饱吃好穿暖穿好之后,各行各业的 0-1 就会开始绽放。
以前在农业社会,0-1 干啥用?地基就是农业社会。农民和文盲是全社会的基本盘,工业基础薄弱。0-1 的目标是把国家建设成工业社会,而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否则,看看现在其他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什么不把国家建设成工业国家呢?现在中国是极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在这个庞大的工业基础之上,工业科研、工业创新以及工业之上的 0-1 创新,必然会不断被点亮。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
前几天看理想汽车的 AI Talk,李想说,他惊喜地发现,这两年新招的大学生完全出人意料地优秀。这当然和他现在能招到更多名校的优秀学生有关,但现实逻辑也是如此。现在这个时代的 “废材” 可能比以前几代更 “废”,因为即使再废物、再躺平摆烂、再假装考编考研考公,在家啃老五年八年,也能被父母养着,吃饱穿暖,肉蛋奶米饭管够,还能喝奶茶。最差不过接受被扶贫。而除此之外,这类人还能理直气壮地在网络平台上高喊 “不婚不育保平安”,今天骂骂咧咧,明天阴阳怪气。
但同样的,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更厉害。如果从质量上来说,他们无疑比 60-80 后更有水平。看看现在的孩子们接受的信息、知识、教育和思维训练,是玩泥巴长大的 60-80 后能比得了的吗?60-80 后取得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成就,不是因为他们比 90 后和 00 后更聪明、更努力、更有才华,而是因为他们在国家发展初期,抓住了那个时代发展浪潮里施展抱负的机会。而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90 后到 20 后同样也将迎来属于他们的机会和成就。这些机会不再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或制造业,而是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和参与者,这个知识门槛就比以前成为土老板高太多了。
所以,社会分层几乎不可避免。从某种意义上看,如果不从政治上加以干预,可能只剩精英阶层和下层。那么,谁来做中层?如何做大中层?或许只能通过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来实现。
这似乎就是美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路径。
我说过很多次,中国会越来越像曾经的美国,而美国会越来越像曾经的中国。“曾经的美国” 是指过去几十年的美国,自 1929 年大萧条之后,到 1945 年美国参战赢得二战并夺得主导世界秩序的话语权,普通美国人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而 “曾经的中国”,是指一两千年前的中国。美国整个社会面临的结构整合、形态整合,未来一定会爆发,甚至可能非常激烈。我不希望他们走向毁灭,而是希望他们涅槃后成功。因为本质上,普通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只是统治集团和精英阶层的极端趋利行为污名化了普通人的底色。
本月初去柬埔寨玩,发现那里的农产品便宜,工业品超贵,人工极便宜。这就是工业落后国家的现状,也是我们三四十年前的样子。当年,一辆桑塔纳在国内售价高达 30 万人民币,相当于普通人一辈子的预期收入。现在,柬埔寨一辆理想 L6 平行出口加税后落地需 7 万美元,对于月收入 200 美元的工人来说,这几乎也是他们一辈子的预期收入。而理想 L6 在国内售价 20 多万人民币,相当于一个月收入 5000 元的普通工人四年的收入。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农产品便宜、工业品便宜,但人工费用昂贵。这就是后工业化发达国家的状态。中国现状是农产品便宜、工业品便宜,而人工费用从以前的便宜逐渐开始过渡到不便宜。未来人工费用将越来越高,而人工贵正是发达国家的一种显性表现。这也意味着普通人劳动和时间的价值提升,因为普通人没有资产收益,只有肉身,他们通过劳动获得的更多货币回报就可以购买更多工业品,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质。这是另一个对比视角下的趋势。
现在东南亚的沙滩上,躺满了来自欧美的 WT。他们可以用 10 美元在沙滩度过愉快的一天,30 美元享受神仙般的生活。将无路可走的失业底层输出到落后国家享受人生,避免他们留在国内成为财政负担和不安定因素,或许也是一种治国策略。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底层也能躺满东南亚的海滩,一瓶啤酒悠哉度日,那可能就是另一个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显性标志吧。
有感于最近的一些振奋人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