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不错:第1129期
@ 木遥: 成年人的标志之一可能就是接受世界上存在自己终究无法理解的荒谬并且(尽量)不去想它。
@ 静水深深流 2029: 涨的时候开口闭口城镇化率不足,还有很大空间,现在开始说人均住房面积等于欧洲了。涨不动了。
@ 信号与噪声: 段永平的 10 条金句:
1、降价是没护城河的表现,提价才是 (如苹果)。
2、差异化不是 “不同”,而是 “不可替代”。
3、利润来源于没有竞争,竞争激烈则无利润。
4、商业模式决定生死,企业文化决定长短。
5、本分 = 做对的事 + 把事情做对。
6、当你需要计算器按 DCF 时,说明你还没看懂 。
7、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8、不要和股票谈恋爱,但要和企业结婚。
9、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财富是耐心的奖赏。
10、贵或便宜,都是从未来十年或更远的角度看。
@ 严锋: 前段时间在一所大学参加一个关于金庸的论坛。开场前,主持人问台下的学生有多少人看过金庸的小说。几百个学生,没有一位举手。那是我对代际隔离感受最深的一次经历。
@ 财宝宝: 自媒体的重点是,你说的事情,要让人高兴。天天骂骂咧咧,肯定不行。生活中,也不太可能一帆风顺,99% 的人都是平凡人。说点高兴的话就好了。
如果别人看到你是一种甜蜜蜜的感觉,你就赢了。如果是很苦涩的感觉,你就输了。
人生只要赢一次就够了。
@ 于欣烈: 我问 ChatGPT 耐心背后都是信心吗?
ChatGPT 的回答很深刻。
在哲学层面,耐心的终极形态是:
你不再 “因为相信未来会好” 而等待,而是 “因为等待本身就是正确的方式” 而安然。
这是从 “目的耐心” 走向 “存在耐心”。
@ 投鱼问道: 互联网时代开始离散化,影视行业从明星主导,转变为大众短剧,明星们慢慢失去了机会;传统的媒体也转变为自媒体,纸媒也不行了。平台也成长出各种精彩视频,满足各种诉求。
@ 投鱼问道: 发现找伴侣基本上就三个搭子。
一是生育打搭子,在农村,有生育功能就会有人追求,长相之类的不是很重要,二婚三三婚都可以。
二是情绪搭子,这里面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情绪,就是一些人喜欢说的共振。
三就是合作搭子,彼此生活或者事业上相互帮助,就是大家常说的,队友。
如果三者共振,就很完美,有一个也能维持。
如果你找的伴侣,三个诉求都无法实现,或者你就不需要这三个诉求,那就真的单身最舒坦。
看到数据,说日本 50 岁以上的人中,四分之一都没婚姻经历。以前农村光棍多,现在农村没结婚的女孩也不少,彼此契合越来越难。生活条件改善和观念变化,婚育确实不再是必须的生活方式了。
@ 牛津 - 小裁缝: 蜜雪冰城成为全球快餐连锁中门店最多的品牌。瑞幸咖啡和华莱士也跻身前十。
有些事,尽量别搞复杂了,简单等于有力和持久
@ 菊厂刘掌柜: 有些事,尽量别搞复杂了,简单等于有力和持久。
一邓州市老表,之前说过养牛的,这几年牛肉价格一直不高,亏了不少钱,我跟其说过,尽量不做养殖业,周期太长,不可控因素很多,赚 2 年亏 3 年,而是做最终消费客户的生意,有复购。
一个小生意,可以搞 20 年以上,就是在邓州找个店铺租金不高的地方,只卖牛肉汤,其它任何都不做,不附加诸如凉菜,烧饼,生肉这些。
牛肉是卤好的,可以再加个牛肚,称重来卖,让客户自己烫,放一个汤锅在门前,调料这些比如盐,味精,辣椒,韭菜自己加。
每天早上出摊,热气腾腾的汤锅放门前,肉都切好,快速让客户说买多少钱的即可,不上任何平台,就做周边 3 公里的生意。
店里就 2 个人,一定别多了,一个负责称重,另一个负责加汤,收拾桌子,打扫下。
这生意只要店租不高,人工可控,不会亏钱的,牛肉这东西只要你敢开店,就一定有老客户喜欢吃,甚至吃几十年。
这个世界是很偏的
跳跳龙捅了一个马蜂窝,他说在中国一个人年收入达到 20W+,就非常头部了,至少前 1%,30 岁前年入 12w+,也是非常优秀的。
然后就被群起而攻了,被吐槽不说城市等同放屁,深圳北京 12 不如狗。
很多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错误的,觉得身边即世界,甚至都不是现实里的身边,而是短视频里的身边。
举个例子,现在有五个人,收入分别是 5 万,6 万,20 万,50 万,1000 万,平均收入是 216.2 万,中位数是 20 万。
这个我深有体会,我的同学兼老板,已经财务自由了,大学一个班同学的收入加起来都没他一个人赚的多。算平均数他能把数字拉到非常夸张。
很多人觉得世界的模型是金字塔型,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认知。大部分的模型是这样的,我画一下,你们理解一下就行。
大部分的收入追不上中位数,更追不上平均数的。
然后我们来翻中国统计年检 2024 工资收入,地址:https://www.stats.gov.cn/sj/ndsj/2024/indexch.htm
上海的非私营单位平均收入最高接近 23 万,私营单位平均收入最高的也是上海,为 11 万。
再查上海官方自己统计的 2025 年度上海市社平工资为每月 15800 元
跳跳龙说得没错,年入 20 万,哪怕在上海都是前 1% 的存在。
至于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年入 20 不如狗,只能说感知出现了偏差。就像刷短视频,就觉得美女帅哥很普遍一样,其实都是美颜。
我记得最搞笑的是 ds 刚出来的时候,网友把某些女性的相亲条件输进去问有多少人符合,得出来只有 5 个人符合要求。每一项都 1%,还五项叠加,那最后不就是只有个位数人符合嘛。
还有大家想一下身边的男士,没有小肚子就已经超过了 90% 的男性了,要是有马甲线,已经是 1% 的存在了。
大家要记住,世界的模型是很偏的。
这个社会是由少数几个人推动的,大多数人都是来到这个世上凑数的。
投资里也是几个股票赚大钱,把收益率带飞,大部分股票都是混饭浪费时间的。
理解这个模型,就不焦虑了。大家都是普通人,超过中位数就已经很厉害了,该躺就躺。
打工一辈子能赚多少钱
@ 杭州金融女民工: 打工一辈子能赚多少钱。
最近刷到的一个短视频博主的工作经历。女性,今年 49 岁。
1996 年,大专毕业,入职某央企,起步月薪 960 元,工作 13 年,期间不断升职和涨薪,离职的时候月薪 4800 元。
2009 年,跳槽到一家德企,起步月薪 9000 元,工作三年,离职的时候月薪 12000 元。
2012 年,跳槽到另一家外企,起步月薪 15000 元,工作三年半,外企撤资被裁,失业的时候月薪 20000 元。
2015 年,跳槽到一家互联网民企,起步月薪 15000 元,工作四年,月薪涨到 35000 元,公司被兼并。
2018 年,跳槽到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大厂,起步月薪 52000 元,工作三年,薪资不变。
2021 年 ,跳槽到杭州的另一家互联网大厂,起步月薪 58000 元,工作一年,薪资不变。
2022 年,跳槽到苏州的一家地方性国企,起步月薪 1 万元,工作 3 年,薪资不变,被裁员。
被裁后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家创业型公司零工资打工,单位给交社保。
她算了一下,工作 25 年,总计收入在 350 万至 400 万之间,中间因为买房、买车、两个孩子的教育投入等,截至目前,家庭几乎没有存款。
从这个博主的表达和表情可以看出,强势、能干、骄傲,攻击性比较强,一看就是曾经在职场雷利风行的人。在最后一次被裁失业之前,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已经算是非常顺利的了,不断升职、不断跳槽涨薪,也曾属于接近年薪百万的成功人士,已经不能算普通打工人了。
但是大家看她的总收入,其实并不算很多。而且作为吃尽红利的 70 后,在如此顺遂的工作经历下,经济情况也并没有很扎实,有资产也有负债,家庭几乎没有存款,她失业以后连唯一的代步车都养不起了,只能忍痛卖车保生存。
看完瑟瑟发抖。
…………………………………………………………………………………………
刚刚那个 49 岁被国企裁员的大姐,他们家最棘手的问题,还不止她失业。
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儿今年 985 毕业,毕业即失业,目前在家全职考公。
小儿子今年刚考上大学。
他们上面还有两个老人要赡养。
她老公工作也不稳定,收入比较一般。
家庭零存款。
我想过中年危机会很难的,但真的没想过可以这么难,地狱级的难度系数全给你叠满。
同时,我觉得这种难度,其实,很有可能,离我们,并不远,因为我们这代 80 后 90 后,还有一点比她更惨, 那就是高位买房。
今天的话题是不是有点沉重,唉,希望大家永远都不要被生活上这种难度。
新生代不仅是不看武侠小说了,而是除了学校要求的课外书和网文,不看任何文学作品了。有的甚至连网文都懒得看,只看改编后的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