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哎呦不错:第1137期

640
改变

炒股原本是可以赚钱的。后来做的人多了,也就不赚钱了,慢慢的变成为人民服务了。——鲁迅

真相

问:为什么袜子总是只消失 1 只?答:因为 2 只都消失了你根本不会知道。

现实(一)

经济下行确实会对小说中的女主角产生深远的影响,拿隔壁日本举例:最开始有钱嗨皮的时候,御姐大行其道,神秘莫测充满魅力,或者故事/历史。经济垮台后,三无、傲娇等属性开始占上风,你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虽然她满口骂人的话,但她心里是油腻的。经济持续低迷,开局就白给的天降和青梅竹马来了,直接好感度拉满,你只需要炒股就行了。经济烂到爆炸,捡到纯情百人斩女菩萨。

现实(二)

新来的实习生是 2007 年生的,我的未读邮件有的甚至比他还老。

警惕

据说科研人员在野外工作,检查完野生动物后,为了让它们对人类保持警惕,在放生的时候会很暖心的给他们来几个大 B 兜。

意外(一)

刚接一电话,张嘴就问“你在家里吗?” 号码陌生但这语气肯定熟人啊,于是回他“我周六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六就这样,好几个局喊。你哪位?”对方沉默一会说:“你叫的外卖到了。”

套路

我知道 ChatGPT 正在学习,但今天我上传了截图给它,要求创建一个表格。半个小时以来,它一直在回答“再等几分钟,我会做的”,却什么也没做,感觉它正在向我学习。

反思

既然青铜和王者不能组队,越王勾践怎么拿着青铜剑?

失败

问:坦白负债后发现父母没能力兜底,怎么办?答:你爸妈现在要做的是逃离原生家庭。

方言

江浙沪冬季限定笑话:天冷了,我要把我的 young more sayme more sayme more cool 都拿出来了

承诺

2018 年我一定要努力!2019 年我一定要努力!2020 年我一定要努力!2021 年我一定要努力!2022 年我一定要努力!2023 年我一定要努力!2024 年我一定要努力!2025 年我一定要努力!2026 年我一定要努力!

愿望

等我有钱了,重拍水浒传,第一集就捅死宋江,后面全部拍潘金莲的戏。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一辈子游戏

@ 寝取的史官: 昨天板垣伴信离世了,享年 58 岁。58 岁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年龄,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应该都还没到能退休的年纪。板垣 20 多岁从大学毕业后就加入游戏公司,一直从业到离世,做了 30 多年。

说实话在这一点上我有点羡慕,扪心自问,其实自己没有好好想过游戏可以做到什么时候。环顾四周,在我认识的范围里,见过年龄最大的游戏开发者是 50 岁的程序员。也就这样一个独苗,其他别说 50,就是 40 岁朝上的都非常少见了。

大家离开行业各有各的原因,收入原因,家庭原因,或是开发工作不符合个人期望,等等等等,当然还有不少的人是因为在行业里根本找不到工作。不管什么原因,最终的结果表现就是在行业里坚持下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种不容易不仅有外部大环境的关系,更大程度上是从业者自己对游戏的热情不见。

游戏行业在全社会范围算是个比较高薪的行业,但在同样高薪行业如金融、互联网、AI 之类的横向对比中,游戏行业基本可以算是垫底的一个。见过很多从游戏行业转行去互联网的,去金融的,甚至还有去造电车的。尤其是那些觉得游戏行业高薪而钻进来做游戏的,基本都会在两年内转走,大部分转去了互联网行业。但反过来,从没见过这些行业转过来做游戏的。

换句话说,想挣钱,比游戏来钱的路子有的是,想舒服想稳定,比做游戏更舒服更稳定的工作也有的是。从业者选择去做游戏主要靠的是那股对游戏的热情。这种热情通常在踏入社会之前就建立了,还没见过哪个人说从小对游戏没兴趣,上了十年班突然越来越喜欢游戏,像转行去做游戏的,一个都没见过。

但热情这东西是有耐久度的,会在碰撞中被磨损,而生活和工作中对热情的磨损,无处不在。行业环境恶劣,高强度加班,产出反复被驳回,个人表达需求被压制,收入问题,生活压力,家庭压力,等等等等,磨损从来都不会缺席。

与此同时,游戏的作为一种内容行业,又会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和了解同业产品,如果对游戏的热情已经被磨没了,那靠什么支撑去玩别的游戏?硬撑着去玩只会磨损更多所剩无几的热情。

最终,人就被磨成了电子 ED 的状态。

前天有个高三学生的家长问我,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去游戏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游戏类型都会有不同人员需求,没有万能合适的人。如果是想一辈子扎在游戏行业里,自己不放弃,也不被市场挤走,那成为一个对游戏热情耐久度很高的人应该是个必要条件。

耐久度高的表现应当是长期能够从游戏本身中获得乐趣,不是因为周围人都玩所以我要玩,不是因为市场流行这个所以我要玩,不是我没钱玩这个没钱玩那个所以我只能玩游戏,只能是因为自己就是想玩。

至于如何获得高耐久度,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天生的吧,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人类摄入信息的模式总是在前进

@tombkeeper: Google 看来是真的自己革自己的命了。

不仅在搜索主界面提供了 AI 模式的标签,甚至还会随机弹框提示用户切换到 AI 模式。而切换到 AI 模式后,用户看到的不仅不是传统搜索界面,甚至也不是搜索界面加 AI 摘要,而是以 AI 对话框为主体,搜索结果则变成配角。

这种决策肯定是不容易做的,面临的内部阻力难以想象。然而居然还是做了,那大概是有了必须要做的理由。

这绝对是 AI 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我这外甥算半废了 ~ 咋弄?

农村娃,小伙子 20 了。上学时成绩中下,初中毕业在老家上了中专,差不多属于交钱就能上的那种;毕业时想续个大专多晃两年,录取条件应该也比较宽松,我还帮找了熟人,结果考试成绩楞是没达到录取线,遂作罢回家。

先在老家省城帮汽修店做些取物送件的杂事,干半年后就回老家了,啥事不做,天天玩手机。晃荡了差不多一年,我妹 / 他妈妈看实在不是个事,就拉他到自己工作的厂里工作,按日计件流水线,差不多每月 4、5k,按说在农村是非常不错的差事了。但干了又大半年,又说不愿意早出晚归受拘束,辞工躺家里刷手机了。

我妹看样子对孩子是比较宠惯、疏于管教,对他听之任之。诉叨让我给他找个出路。我是想送他去当几年兵,在老家托人问门路去了,这娃却回话说不愿意,说打听了当兵训练嫌苦,又遂作罢。

几个月前,我妹说能不能到我这里来找个啥事做、同时学个手艺。见了面后,问了问啥特长技能都不突出,中专学的个劳什子计算机专业,却连 word、ppt 都不太会操作,只有几款手机游戏打得 6。

就给他先找了个单位保安的工作,差不多也每月 4k+,计划让他先熟悉了城市环境,再做打算甚至外卖、跑滴滴(有驾照),应该收入也高些。谁知道这娃太闷,不喜欢和人交流,来了几个月,和我说的总共没有 100 句话,交流起来非常费力气,连和姥爷姥姥(我父母,小时候带过,比较熟悉)也不交流,甚至连门都不出,休息天就在我家闷头刷手机打游戏。并且非常怕吃苦,单位保安有集体宿舍免费住,去看了一下嫌条件太简陋,就住我家不走了。

正好我这里也有房间空着,就让他和我父母同住,却空气人一样,连家务都不带帮忙整理、天天刷手机,偶尔吃饭会帮忙拿个碗筷。就这么几个月过了夏天,我看天凉快了给他谈下一步能去做些啥,送送快递、外卖啥的。谁知道娃一口拒绝,说半年马上满了要回老家,用这半年挣的钱躺一段、等钱花完了再说找其他事儿做!并说这就是他的理想生活和未来的打算!

被他这人生计划和人生观震惊崩了!我妹妹妹夫挺勤劳正派的人,怎么出了个这么费拉的孩子!不知道后面咋弄去!

来源:水木社区

农村的攀比风气实在太重了

这次国庆回家,我发现在农村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就是攀比的风气实在太重了。

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不是比谁家房子多,就是谁家车子好。

实在没得比的,就拼命比谁的儿子多。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农村一定要有儿子了,风气就是如此啊。

每个人都在拼命炫耀自己有的,打压别人没有的。

我有一年多没回老家。

这次回去,我就到处和亲戚走动了一下,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

可聊着聊着,我就觉得气氛越来越尴尬。

感觉大家都在各说各的,各比各的。

比如,我家和二姨家的儿子们国庆没有回来,带着老婆孩子去旅行的事。

其实这放在外面是很平常的事,多少年轻人都是趁着难得的假期出去玩的,可在农村就不是这么回事。

农村的老人太孤单了,孩子几乎都是远离家乡,在外面工作。

老人们只能盼着逢年过节时,孩子们才能回来一家团聚。

可没曾想,谁家儿子有没有回来,都能拿来攀比。

要是谁家儿子回来了,老人恨不得站到门口大声吆喝,说话声音都比平常有底气。

逢人就问,你家儿子国庆几天假,回来没有?

遇到儿子同样回来的,就对比国庆假期的长短,然后就是工作,收入,生了几个孩子,能在家住多久……

要是遇到儿子没回来的,就会装着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事,难得过节怎么能不回来看看你们呢?真是不像话。

为了避免尴尬,儿子没回来的,要不尽量躲着走,要不就干脆不出门。

我也万万没想到,年轻人过年过节回不回家,原来也能成为老人们攀比的事。

就像这次我们几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一样。

我家和二姨家,一聊到儿子国庆没回来,就情绪低落,唉声叹气。

我三舅呢,刚好儿子带着老婆回来小住了一天,可把他给高兴坏了。

聊天时,他丝毫不顾及我妈和我二姨的心情,一直在那说儿子儿媳带了多少礼物回来,中秋发了多少红包给他们。

他明明知道我二姨的儿子儿媳去旅游了,还特意问我二姨:** 怎么不带老婆回来一趟呢?

我二姨为了缓解尴尬,就违心说他们也难得出去玩一次。

我三舅却直接说,那也不应该啊,怎么着也得回来看看你们。

我二姨一脸黑线。

我也暗暗为三舅的低情商震惊。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可我三舅一点反应都没有,又开始拿出手机炫耀他儿子儿媳来。

一桌子没有人再接他的话,可我三舅全当没看到,照样不管不顾地继续炫耀。

我从刚开始的震惊到后面的佩服。

他活得真肆意啊,完全可以不用顾及他人的心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到后面,我居然都有点羡慕我舅了。

什么时候我也可以这样活得痛快潇洒啊。

聊到后面了,实在没什么可比了,就问起我们的工作和收入。

我如实说了我现在的低收入,我舅听了眉头一紧正要说话。

我妈立刻接过我的话说,她现在在写文章,上个月赚了 2000 块钱。

啊,2000?

我在家和我妈说的是 1000 多啊,怎么就成 2000 了。

我正想解释,可看到我妈向我投来的一个严厉眼神,我又赶紧闭上了嘴巴。

我舅有点别扭地说,那也不错。

我又想解释说真没有,可又不敢当众拆我妈的台,只能摆摆手说,我这个小打小闹的不稳定,有的时候一个月 200 都赚不到。

说完我赶紧撇开这个话题,说其它的事了。

我舅这时眉头又舒展开来,我妈却深深剐了我一眼。

嗐,我的亲妈呀,我不是不想炫耀,实在是这三瓜两枣的拿不出手啊。

哈哈哈哈,我也真怕我妈再炫耀下去,别人追问起我的账号怎么办?

我妈要是知道我在吐槽她,又自曝家事的,恐怕要打我了。

其实,我第一天在家一时冲动和她说完这事,我就后悔了。

毕竟这收入是极其不稳定的。

我让她一定要低调再低调,千万不要说这个。

可我妈压根不听,甚至还撕心裂肺大吼了一声:我就要说。

我当时真被她这声吼,给吓着了。

事后我才明白,我妈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实在是家里没啥能拿得出手炫耀的了。

你要说过年过节阖家团圆吧,这又比别人短一节。

你要说子女有多大出息吧,也没有,虽然我姐弟俩都各自在外买了房,可现在谈房子可不比前几年了。

你要说工作吧,我俩都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对比我亲戚们子女的老师,编制,单位,我们都不好意思提。

我弟稍微还好一点,起码有车有房,还有俩儿子,这在农村也算是很有面的事了。

可我呢,除了有套高位的房子,连辆车都没有,现在连这份稍微 “体面” 的办公室工作,都有点摇摇欲坠了。

思来想去,好不容易我提了个写文章赚钱,我妈可不得拿来说说吗?

想想都觉得累。

你说像我这样普通又平庸的人回农村,怕是连门都不好意思出了。

没点啥成就,根本没底气回村。

农村什么时候成这样了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毛豆吃不腻,作者:毛豆

当我进了一个房贷清零群

这几天广东有台风,我们第一次被迫享受到了一天半的放假闲暇时光。

在家静等台风时,我漫无目的地刷到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无意中进了一个房贷清零群。

我会毫不犹豫进群,是被 “房贷清零” 四个字吸引住的。

因为我也有房贷,也深受房贷压力的困扰,我的梦想就是早日还清房贷,所以清零这两个字对我的吸引力特别大。

我太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计划清零的,是怎么做到的,我真心想学习一下。

原本按我的计划是,手上预留半年左右的生活费和备用金,其余的钱都拿去提前还房贷。

就算如此,我也还需要近十年才能还清。

这清房贷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十年啊,我近 50 岁了。

我不想一直打工,我想早点还清房贷,再存点钱退休,过清闲的日子。

带着这些疑问和烦恼,我满怀希望地冲进了这个群。

先是我看到大家的号都改成了:地区 + 名字 + 剩余房贷,一目了然。

挺好的,这也让我细细算了一下自己的剩余房贷。

我还在改名时,就跳出来了 N 多条信息,看来这个不到 200 人的群真的很活跃啊。

来不及细看,我马上就发了一句话:你们是计划怎么清零的?

群友们都很热情,争着说,节流开源,向家人寻求帮助,每年固定还一笔,有一万还一万……

不瞒大家说,看到这些回答,我还是略有点小失望,这和我自己想的,到处查的,身边问的,大差不差啊。

并没有哪个方法比较新颖。

比如节流开源。

节流我稍微可以控制一下,我家一年支出 15 万元,再调整一下或许能节流个 1 万 ~2 万左右出来。

开源,这个我也小小尝试过很多种方法,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是写公众号,其他的基本没做成。

像摆摊,我上班的地方太偏,摆摊也只能做小吃,我同事试过做烤肠,但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白天上班,晚上做小吃,实在太累了。

我们离镇上又远,我又没什么交通工具,这条路也放弃。

我也想过去送外卖,但这个真的只是想想,我晚上还要远程辅导小孩的作业,我的车技也不是很好。

对于我来讲,这边又偏僻,送外卖的危险系数有点高,也只能作罢。

思来想去,我只能靠写点文字试试。

但目前做得也不太好,慢慢来吧,有行动好过瞎想。

其次是向家人寻求帮助。

这个别人可能可以,我们就算了。

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不一样,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只期待父母能健康平安,就算是给了我们一笔很大的财富。

再就是每年固定还一笔,有一万还一万。

这和我自己现在计划的如出一辙,只能说,看来很多人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有一万还一万,有一点还一点,愚公移山一样慢慢还。

其实真的只能这样,特别像我们,年纪越大,家庭的重担就越重。

孩子大了,如果能考上高中、大学,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父母老了,身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也是需要钱来支撑的。

我们年纪也越来越大,就业机会减少,身体也大不如从前。

年轻时,我对未来充满期待,觉得自己可以赚大钱,做大事。

但现在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做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一年尽心尽力也只能拿点微薄的窝囊费,糊个口而已。

赚大钱做大事,这个梦想离自己还是太遥远了,没那能力。

最适合我的清房贷的办法,只能是有一点还一点了。

再后来,大家聊着聊着,就偏离了方向。

比如,后不后悔买房,悔恨当年脑子进水买在了高位。

再就是聊家常,婆媳,再聊着聊着,一堆普信男开始聊女人,炫耀魅力,炫耀车,炫耀房子……

从这里开始,我心里就不太舒服了,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一群人在那吹嘘打嘴仗,乌烟瘴气。

最后又聊到工作,你说工作烦,一堆人跳出来说你那算什么,他们怎么怎么难,是怎么怎么熬过来的。

聊着聊着,大家吵了起来,语气也越来越差,戾气越来越重。

忍无可忍,我退出了。

这下,我的世界安静了,回归到现实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方法也就是那几样,我的本意是想进群学习一下的,结果什么都没学到,还浪费了我的时间、精力和流量。

后来我又细想,为什么会失望呢?

是我还是想知道有没有捷径和快速实现的方法吧。

万幸的是,群里也没有一些人利用我这种心理实施诈骗,不过我应该也不会信的。

以后,是少进一些没用的群吧,有这时间,还不如多看看别人写的经验,或许还能学到更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毛豆吃不腻,作者:毛豆

Archives QR Code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