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哎呦不错:第1140期

66b3de17ly1i6jsx3td7hj20u013zqao.jpg

@ 信号与噪声: 相信中国国运就梭哈沪深 300
相信中国科技就梭哈科创 50
相信美国国运就梭哈标普 500
相信美国科技就梭哈纳指 100
相信人类迟早完蛋就梭哈黄金 ​​​

@ 风中的厂长: 昨晚直播,最想对年轻创业者说的就是:首先不要轻易创业,然后创业中不要遇到困难就天塌了。所有的失败、挫折、弯路都是比赚快钱更宝贵的东西,咱们先认识这个世界,再来谈钱。“认知” 这个词虽然被说烂了,但 “赚认知” 是第一位的,没有认知,就算赚到钱,也很快会失去。

@Leo 最爱大嘴花: “现在有些管理得好的小区是大单位团购的,业主是同事,彼此间有约束,物业管不了的事儿反映到单位,单位会管。父母的房改房在单位院子里,虽然委托给物业公司管理,单位还是会管。墙面房顶漏水单位后勤部门负责修,业务有矛盾单位派人调解。虽然是老房子,各方面都很好。” ​​​

特朗普:有人说我是美国历史第三好的总统,仅次于华盛顿和林肯,这我非常生气,我阻止了八场战争冲突,华盛顿和林肯做到了吗?(这是真实发言)

@ 青祙素: 在过去的十五年,Reddit 上的恋爱建议已经转向:劝分,劝边界,劝看病;
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不分留着过年;
你有病我有药(不是)。

我要么在上班,要么正在去上班的路上,要么刚从上班的地方回来,要么正在为上班做准备,要么正在为上班而补觉,要么正在思考不想去上班这件事。——6ix ​​​

@tombkeeper: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知识分子会感受到更多变化带来的痛苦。如果将自己视为经历者,就可能 “经此事变,义无再辱”。而如果能将自己抽离,元神出窍,成为观察者,就可以像观察培养皿里的菌群一样观察世界而不被纷乱所扰。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但并不需要有天地和圣人的权柄才能不仁。成为不仁的观察者,和光同尘,玄同。

@ 雷斯林 Raist: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候呢,厂长吃肉,下面工人至少有就业。
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时候呢,地产开发商,吃肉,包工头喝汤,建筑工人、房产销售等至少有就业。

但现在世界不一样了,现在全世界变成靠 ai 拉动经济了。建数据中心,搞算力。不但需要的人工越来越少,甚至这东西搞出来就是为了代替人工的。

于是就出现了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但普通人完全感觉不到的情况。
如果你没购买相关产业的股票,那经济火热就和你毫无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是负相关的。

当然不只在中国,美国也一样。未来全世界可能都一样。

OpenAI 发布了 AI 浏览器 Atlas

@ 阑夕: OpenAI 发布了 AI 浏览器 Atlas,目前只上了 MacOS,还没办法第一时间试用,但通过发布会上的内容以及业界和网友们的反馈,已经能获得不少的信息量:

-Atlas 不是把 GPT 作为插件嵌在浏览器里,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原生 AI 应用,所有交互逻辑都是围绕着 AI 构建起来的,默认状态下每一个新标签都是用户与 AI Agent 的独立对话信息流,或者你也可以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随时唤醒 GPT,通过输入自然语言指令,Atlas 就能自主完成各类任务;

  • 在大模型刚崛起那波,人们普遍认为传统搜索引擎要完蛋了,但如今看来 OpenAI 的目标压根就不在这,Atlas 明显是奔着 Chrome 和 Safari 的后院来的,如果这种设想成立,那人们使用浏览器的方式都会被改变;
  • 还是拿 ChatGPT 举例,以前我们浏览大模型搜集出来的信息源还得挨个打开网站,现在只要还是同一个对话,所有网页都会被集成在统一的交互页面里,一致性和连贯程度提升的不是一星半点;

-Atlas 最大的想象力,当然还是在于 Sam 一直强调的终身记忆,这意味着 AI 已经可以更深层次地参与用户的日常信息获取了,众所周知,AI 对你的熟悉度直接决定了它到底能好用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在这个理念上,OpenAI 目前的所有动作是基本一致的;

-Atlas 本质上还是一个集成式的 AI Agent,在智能已经严重溢出的今天,用这样的产品来提升内容消化能力和任务复杂程度,路径本身是可预测的,这刚好也回应了 OpenAI 在上一轮 Agent 浪潮里有些许掉队的现状,不是不做,而是想憋个大的;

  • 但 Sam 推特的评论区仍然很不友好,主要还是因为 GPT 4o 事件的余波未平,导致大家普遍有抵触情绪,有位老哥还用十分文艺的句子回击了 Sam,「你并非在使用 Atlas,你只是立于它的肩头,假装自己未曾与它陷入同一种困境」;
  • 最后的传统艺能,是发布会开始前 Google 股价就应声下跌,毕竟 Chrome 是 Google 业务的核心入口之一,像这样你打我一棒我捅你一刀的现状,恐怕还要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

不同地方的人对「寒冷」这个事情,也是无法相互共情的

@ 蹦蹦跳跳的阿龙: 我觉得不同地方的人对「寒冷」这个事情,也是无法相互共情的。就比如我们品牌的总消费人数,广东人是 TOP1 的,之后的就是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基本都是这些地方。

但实际上每个地区地方的冷都不一样,比如上海,杭州这些地方的,我们都觉得湿冷很要命,而且还是那种动不动零下几度的湿冷,是很难扛的,属于你坐在室内,哪怕你就是开着空调,你还是觉得关键里面很冷。

但同时广东人也说他们很冷,这个是我从销售数据,以及微博里的广东人得到的答案,他们无论是在消费数据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这帮广东人似乎真的在很努力的证明一个事情:广东冬天也是冷的。

广东这么一个冬天平均气温能达到十几度的地方,作为阿拉上海人,很难感受他们的冷是怎么冷,他们居然要买保暖内衣,他们还要买大衣,还要毛衫。你退一万步说,这帮广东人就算集体说话,但销售数据是骗不了人的。

而北京人好像对上海人的冷也不能理解,比如我作为上海人,我觉得北京那种属于很干燥的冷,在我观感里,干燥的冷,就还好,因为肯定不如冬被那种地方,我认为比如北京的 3~5 度这种,体感似乎更接近于湿冷的 10 度左右。

但我之前我一个北京的朋友又和我说,说冬天的背景,那种冷,确实不是湿冷,不是魔法攻击,但感觉像是一把「砍刀」,是爆裂的物理攻击。

但如果这是真的,我又从另一个广东朋友听到的评价是:我之前去过北京蛮冷的,但我们广东人冬天去北京扛得住,那边人到我们这里未必受得了。

但怎么说呢,我此时脑海中想起了一个极度诡异的事情,就是巴厘岛,也特么是有人穿羽绒服的,我感觉这事儿的离谱程度是最高的。我巴厘岛的朋友,之前和我说让我给他带件衣服,我心想他是不是要卫衣什么的,他说旱季晚上很冷,要个羽绒服。

MD20 度,很冷。不像是人类的语言。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会落入粗鄙的投资骗局

@ 硅谷王川: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会落入粗鄙的投资骗局,亏掉终生的积蓄?

对于财富增长的思维模型,有两个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典型类别:

一是收租赚利息。骗子编个故事说某个投资可以提供无风险的利息,高达 8%, 9%, 甚至 10% 以上。这个思维模型特别好理解,非常适合幼稚,贪婪,又怕麻烦,希望一劳永逸的有钱人。

二是故事驱动型。(有意或者无意的) 骗子,构建了某个宏大叙事,某个炫目的技术,只要投资进来,产品做好,就可以占据多大的市场,获得多大的回报。好故事一定要拿过去的百万分之一的成功案例来比较,明示说 “我们就是下一个微软,谷歌”,等等。等听众的不劳而获的意淫的翅膀飞起来的时候,也就快上钩了。

实践上真正长期有效的观察角度,还是对于 “结构性优势” 的分析。就是某个投资标的,是否存在某种结构性优势?结构性优势的推动力从何而来?结构性优势是否在扩大?结构性优势可以持续多久?

结构性优势的分析,对于短期回报的影响不大。因此远没有 “故事驱动型” 那么性感和受人追捧。

结构性优势有很多类:

比如拥有强大传播渠道的公司或者个人,对于缺乏渠道的公司或个人,就有结构型优势。

轻资产,利润率高,无负债的公司,比重资产,利润率低,债台高筑的公司,有结构性优势,后者在熊市时破产风险极大。

不着急发财的人,比每天都要关注 profit and loss 的人,有结构性优势。选择多的人,比选择少的人,有结构性优势。后者因为底子薄,选择少,往往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让自己选择越来越少,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

以积累结构性优势为导向,时间长了会自带引力,让财富自然流向自己,而且这种引力场会持续增强。

以寻找捷径,着急发财为导向,往往在一些关键环节把自己置于弱势的,让外人有机可乘的位置。自己貌似很努力,但每天都在浪费巨大能量和自己的各种结构性弱势对抗。对风险抵抗力其实很差,一次黑天鹅事件就彻底归零。

老板们经常出现的 20 个认知错误

@ 风中的厂长: 我觉得老板们经常出现的 20 个认知错误,有些毛病我也有:

  1. 认为压榨员工可以省成本,实际上员工的怨气会导致低效,成本加倍!
  2. 对产品迷之自信,迷恋于自己打造的 “完美” 的产品,别人看来土到掉渣。时代审美变了却不自知。
  3. 将成功全归为自身能力,无视风口、政策、平台等外部红利。
  4. 以为打价格战可以淘汰竞争对手,结果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5. 喜欢抠成本。以为省钱等于赚钱,压缩品控、人员,服务等关键成本,导致客户流失和品牌口碑崩塌。
  6. 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客户远期价值,只关注拉新,不愿投入维护老客户,实际上拉新成本比留住老客户高数十倍!
  7. 盲目追求增长,忽视边际效应。比如电商单品的投入产出比(roi)其实和销量成反比。
  8. 盲目模仿同行,比如我一个同行,看到我家某款产品热销就照搬,不分析我家的供应链、渠道优势,导致亏损。
  9. 过度乐观预期:比如短期销量好就盲目扩大产能,忽视产品生命周期,导致库存积压。
  10. 忽视隐性成本:比如平台合规,产品损耗、管理内耗、低效沟通等隐性成本。
  11. 路径依赖,传统老板们还在依赖过去的经验。大家看到了,传统零售已经被盒马、山姆等新零售打得找不到北,传统商场都没什么人了。商品无论从选品、服务、陈列还是客户体验,都被新零售吊打。但还是老样子。
  12. 仇视竞争对手,情绪化竞争,不学习对手的优点,还忽视跨界对手,实际上现在真正威胁来自跨界竞争者。比如平台自营冲击传统卖家,x 朵枕头打击传统枕头。
  13. 侥幸心理:比如很多外贸企业对市场风险准备不足。
  14. 盲目多元化:主业没做稳就跨界多个领域,不要学我,我跨界是因为我鞋厂被拆了。
  15. 把客户建议当黑粉,只听客户正面评价,忽视负面意见,某些卖家喜欢拉黑那些信任他们,真诚提意见的顾客。
  16. 忽视效率工具,认为还是老办法好。很多工厂还在手工记账,很多企业还不会用 erp,重复低效导致失去竞争力。
  17. 盲目追逐新事物,比如很多老板追求网红带货,却不会分析网红数据,被那种一眼假的网红主播坑惨了。
  18. 盲目追求社会关系,现在的形势不一样了。自己没点实力,只会搞关系帮助不大。
  19. 迷信空降兵,忽视企业内部选拔人才,以为请个大牛就能力挽狂澜。实际上空降兵往往水土不服。
  20. 兄弟式合伙,仇人式散伙。经营企业不能感情用事哥们义气,而是要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

“羊车望幸”,是有生物学道理的

@ 西门大妈: 晋武帝后宫有很多美人,他弟弟每天都不知道去哪里,所以就发明了一个随机办法:

坐着羊车,羊车停在哪个美人门口,就在哪里 do。因为这个做法,很多希望得到宠幸的女子就在门口的竹叶上撒上盐水,羊好吃盐,碰到盐水就停下来舔,这样就获得了皇帝的青睐。

然而我小学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在思考,为啥羊喜欢吃盐?那么别的动物喜欢不喜欢呢?如果换成马牛驴,后宫撒盐的策略是不是还管用呢?

首先说结论,没错,自然界这种大型哺乳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需要盐的,但是自然界没有超市可以买盐,所以他们碰到一点点含盐的东西都会疯狂舔舐。可以说,这是一种生理本能了。所以羊换成马牛驴,爱吃后宫嫔妃撒的盐水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但是晋武帝选择羊也不是没有原因,羊的行走速度慢,性子温顺,在庭院苑囿中悠闲地行走,适合弟弟逛街 ~ 而马速度比较快,性子也比较刚烈,还容易受惊,牛则比较笨重,在后宫比较狭小的过道中不太灵活。而且牛似乎比较听从指令,很有可能并不会为了盐水停留。

而驴虽然也爱吃盐,但它比较固执,一旦认准一条路,根本不理主人,随机性比较差,它可能会每天都把皇帝拉到同一个地方(比如它自己的驴厩),没有随机 play 的爽感。而且驴很多时候还会消极怠工,心情不好打死也不出工,晋武帝的弟弟很有可能被迫休假。

所以 “羊车望幸”,是有生物学道理的!晋武帝真的是生物学大湿!实践操作尤其厉害!

Archives QR Code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