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不错:第1162期

@ 兽爷: 没有世界排名的樊振东,在全运会上把中国排名前 3 的选手(王楚钦世界第 1,林诗栋世界第 2,梁靖崑世界第 6),赢了个遍
@ 猫头鹰快艇: 99 年到现在区区 26 年,很多现在习以为常的事当时并不寻常。
99 年城市化进城开始不久,现在觉得身处城市甚至大城市属寻常,当时不平常。
99 年外企寥寥,现在觉得外企职员平平无奇,当时并不普通。
99 年大学扩招刚开始,现在随处可见的大学生当时还算是稀罕物件,更别说重点大学。99 年物资紧俏,现在觉得毫无年味的春节当年是个隆重事件。
当然,很多人当时处在大城市双职工家庭,父母外企职员或者事业编制,现在自身还是如此,觉得自家一直平平的,其实应该算是阶层波动了
微博上的我:世界都这么糟糕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尽自己的心意活着吧!
外卖软件的我:想吃这个,但是加起来好贵,算了。。
@tombkeeper : 郑成功在两岸都是公认的民族英雄。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
郑成功的父亲叫郑芝龙。郑芝龙还有个名字,叫尼古拉斯・加斯巴德。因为他是天主教徒,所以有教名。当然,洋人不太喜欢郑芝龙这个天主教徒,因为他信耶稣的方式是给耶稣上香……
郑芝龙会好几国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还有日语。郑芝龙还娶了日本媳妇 —— 没错,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姓田川,叫田川松。
所以,郑成功这个人,我觉得是孟子华夷之辨思想最好的例子。
看到一段英文文字:有人说生命始于 40 岁,有人说是 50 岁,其实都不对,生命始于你不再取悦于围观者。——yueyxxxunying
@ 浪费飞鸟: 其实你真正想买到的不是苹果头戴耳机,而是宣传片中的松弛与自由状态。你想要拥有的不是 pocket3,而是别人 pocket3 镜头里的生活。而你所执念的,其实也不是 switch 这台机器,是互联网上很多人展现出的,或好友成群一起联机或悠哉独处玩 switch 的幸福休假时光。我们一生都在幸福这件事上刻舟求剑。
@ 荒谬 - 西西弗斯: 年纪稍长一点,越来越觉得生命力旺盛是非常稀缺的特质。很多人聪明人可能输一次就一蹶不振了,但生命力旺盛的人,哪怕输了很多次,一样能支棱起来,弄成一摊事情。
@ 安迪斯晨风: 现在的情况就是石头里头榨油,死命压榨,让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把那俩裁了。工作还是那点工作,但省了两个人的工资。
高收入人群真不多
@ 杭州金融女民工: 前段时间那个很火的视频,就一个自称浙大法律硕士的大哥娶了个美女最后沦落到送外卖的。
今天说的不是这个大哥,是这个大哥视频评论区里的另一个大哥,也是浙大的,讲了自己的经历。
这个大哥 40 出头,之前是杭州一家头部证券公司的程序员,年入 30 万,去年被优化了,目前半躺平状态。
他工作 16 年,共计赚了 500 万,花了 300 万,现在还有 200 万的存款。
评论区另一个网友看到后表示很震惊,回复这个大哥,原话是这样的:16 年 500 个不是很多呀,还浙大毕业的呀!
我看到这条评论的时候,满脸黑线,这满地的大聪明,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对真实的世界以及高学历人群的收入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别说 500 个,就算是 300 个,一年稳稳当当赚 20 万,对于浙大毕业生来说,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杭州,除了互联网、金融、电商等行业的一些特定岗位有超平均水平的收入,这些行业的普通岗位和其他普通行业,月薪万八千的多的是,浙大现在一年本科加研究生招将近 2 万人,十年前大概是 1 万人,这日积月累的,哪有这么多金饭碗分配啊。
我的小师妹,浙大本硕,文科专业,去年毕业差点都找不到工作,最后找了个一个国企下属的企业,试用期月薪税前 8000 块,第一年差不多 10 万,第二年估计 15,再后面估计 20 万到顶了。这在浙大文科毕业生中并不少见,原因有很多,不多赘述,结论就是,大环境不一样了,名校毕业生都要做好没有高薪工作甚至没有工作的思想准备。
比较反感这种名校毕业的就理所当然年薪百万的调调,就好像,你俩学霸就必须得生俩学霸出来一样,哪里是你说啥是啥的啊。
@ 杭州金融女民工: 刚说的那个 16 年赚了 500 万的大哥,这期间,花了 300 万,存了 200 万。
这 300 万中,他花得最后悔的两笔钱,一笔是买了奥迪 A6,一笔是买了奔驰 GLC,他说,被优化后回看,都觉得当时脑子有包。
最近刷到的几个被优化的高收入人士,都有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后悔当初高价买了豪车,无一例外全是 BBA。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十年功夫,BBA 就从曾经的白月光,变成了当下的躺枪王,且价格体系彻底崩盘,让人唏嘘。
总结:我一定要活得久一点,我要亲眼见证这个世界各种神奇的变化!
GPU 需求无止境
@ 梁斌 penny: 我就说一个事,你看 meta 也在搞 AI 眼镜,baba 也在搞,这个对后端计算的消耗有多大?
传统生成式 AI 需要手输入 prompt,这个必然是离散的,一天才能用几次。。以后的智能设备对后台的请求都是非常连续的,就现在这点 GPU 更本不够。
以后都是 Phycial AI,车的环境,各种环境大量需要芯片,什么 XX 基金,什么大佬还用老思维思考 AI 世界,以为去了硅谷找了几个工程师在酒吧聊聊天就什么都知道了,太可笑了。
另外越往后面能耗越大,计算消耗越大,美国这些上市大厂有的是现金储备,发债能力,失去了时间窗口,以后就沦为末流小弟了,这口气能忍?
现在谷歌 AI 在哈萨比斯的带领下拿出了 gemini3,后面其他公司就更加要玩命搞了,市场需求只会更大。。
现在的 GPU 消耗 = 国家数量 Physcial AI Deep thinking,每一个都是乘法关系。
老黄还肯给我们这些游戏狗出显卡,心善啊
@ 信号与噪声: 英伟达财报非常之离谱
老黄自信地说了一句总结::Blackwell 销量爆表,云端 GPU 早就卖光了
- 数据中心业务占比已达 90%
Data Center 营收达到 5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6%,环比增长 25%。目前该业务已占公司总营收的 90%,彻底确立了绝对核心地位。 - 网络业务(Networking)同比暴增 162%
网络业务营收达到 82 亿美元,同比大涨 162%。这主要得益于 GB200 和 GB300 系统对 NVLink 计算架构的采用,以及 AI 解决方案对 InfiniBand 和以太网需求的增长。 - 毛利率指引冲向 75%
尽管处于 Blackwell 架构的转型期,盈利能力依然惊人。Q3 GAAP 毛利率为 73.4%,而 Q4 的非 GAAP 毛利率指引更是高达 75.0%(上下浮动 50 个基点)。 - 云服务协议金额 “瞬间翻倍”
长期云服务协议(Multi-year cloud service agreements)激增至 260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的 126 亿美元直接翻倍。这直接印证了 “云端 GPU 早就卖光了” 的说法,同时也支撑了未来的研发和 DGX Cloud 业务。 - 库存激增至 198 亿美元(为 Blackwell 备货)
库存从上季度的 150 亿美元猛增至 198 亿美元。报告明确指出,这是为了确保 Blackwell 生产所需的长周期组件供应,显示出公司正在全力备战新产品的量产。 - 单季自由现金流 221 亿美元
公司的 “印钞” 能力加速,经营现金流达到 238 亿美元,扣除资本开支后的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高达 221 亿美元。目前账上现金及有价证券总额已达 606 亿美元(去年同期仅为 385 亿)。 - Q4 营收指引高达 650 亿美元
增长势头丝毫不减,公司预计 Q4 营收将达到 650 亿美元(上下浮动 2%),意味着仅需一个季度,营收将再增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