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哎呦不错:第960期

@ 两色风景嘎: 开车听广播,主持人说到多巴胺,说也许有些听众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多巴胺,比如说,清晨醒来时伴随着耀眼的阳光、迫不及待想要投身工作的那份激情,就是多巴胺的作用。
我: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些什么 ​​​

@ 补果君: 今天听到一金句:基层减负是一项工作,不是减少工作量,请大家记住。 ​​​

@ 泼墨 C: 我有个长辈曾经语重心长和我说:富贵不能两全,你只能选一样。两样都要就要出事的。当时我天真的思索富和贵到底选哪个比较好。后来我发现是多虑了,其实我只有机会在贫贱当中选一个。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的表达式:翻越 > 翻阅 ——@ 冷了个冻 ​​​

@ 杨媛就是 yangdollar: 北方的春天,总是来得扭扭捏捏的,像个没什么追女生经验的小伙子。
先是特别莽撞,还没什么准备呢,突然间就表白了,热火朝天的,一时间觉得这也太早了吧。
然后又觉得大概是不行,还是要矜持一点,就又缩了回去,冷了下来。
直到时间也不早了,对方说你到底来不来,再不来我走了啊,他才大张旗鼓孔雀开屏般的一股脑地来了

@ 向小田: 问题来了,懂王把美股打下来,让更多 maga 买得起美股,跟上资本市场的财富增长,实现人民群众财产性收益,这算不算一种金融的人民性 ​​​

套路(一)
拜登担任总统期间,股票市场猛涨,川普声称这是因为他。
现在川普是总统,市场飞流直下,他说这是因为拜登。

套路(二)
如果我说“你是傻逼”,你不一定会认同。
但若是我将这句话打包成文本,并在下面加一句“□ 我已仔细阅读并充分了解相关内容,如您同意上述内容,请在方框内打勾”,那么你现在认同吗?

原因
问:为什么男人都吃绿茶那一套呢?
答:绿茶是通过让男人爽来控制男人,而大部分女人都是通过让男人不爽来控制男人。

措辞
“我昨晚熬夜了”:无趣、平淡、日常语言。
“我昨晚和阎王爷 solo 了一下”:挑战权威、勇敢、有冲劲。

办法
之前一个人在外面吃饭,中途想去上厕所,怕走了饭被人收走,就和朋友商量打视频,我走了如果看到有人来收我的饭就在视频里喊走开。

疑惑
哇哈哈 AD 钙奶这个味儿谁研究出来的?
是绑了两万个小孩儿拿电烙铁烫他们才问出来他们心底真正最爱的味道是什么吗?
我到现在还爱喝。

规律
烤肉公式:
觉得没熟,就是没熟。
觉得熟了,就是老了。
觉得老了,就是糊了。

中国的各种家电完全就是白菜价

@ 雷斯林 Raist: 刚刷到一个知乎回答,说现在中国的各种家电完全就是白菜价。
我就去天猫试了一下。
找到的都是品牌产品,也不是最便宜的杂牌,而是日常完全好用够用能用的产品。

美的微波炉:279 元。
小米 55 英寸 4K 电视:1558 元
奥克斯冰箱:317 元
格力空调:1799 元
海尔洗烘一体机:1200 元

这样一整套电器买下来,只要五千多块钱,涵盖了微波炉、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烘干机。
确实便宜。

Manus 初体验

@ 木遥: Manus 初体验

如果你有过用 agentic AI(cursor etc..)的经验,你就会知道这种体验非常难以描述,因为这不是人类惯常的感受。一个 AI 助手在某些方面如此强大又在某些方面如此弱智,很难找到合理的比喻来形容和它的合作。

和 cursor 合作(我前两天看到有人说 2025 年 cursor 已经是是程序员的第一工具了)尤其如此。它当然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提高的效率倍数再怎么形容也不过份(事实上习惯了之后我已经忘了古代 —— 也就是去年 —— 程序曾经是怎么写的,感觉像是茹毛饮血)。但那个体验非常一言难尽,因为它虽然高效但永远在犯错,很多错误还非常隐蔽。如果一定要比喻,你可以想象你找了一个实习生,工作效率是正常人类的一万倍,但粗心、编程习惯糟糕、写了测试代码之后不清理、对错误不敏感、并且一种错误即使指出了过一会儿还是照犯不误。一方面你觉得这个实习生给你省了很多时间,一方面它又添了很多麻烦,以至于你觉得每时每刻都在和它斗智斗勇。我用 cursor 一天能完成的工作量大概是以前的一个月,但我一天下来通常头痛欲裂,关上电脑眼睛都是花的。

然后上帝(不是)给我们送来了 manus。

用 manus 的体验和 cursor 相比明显有个代差。Cursor 需要你全程微操,它只负责干具体的事,但把事情归拢起来成为一个成品是你的任务。Manus 把这一步也包揽了下来。你告诉它你最终的目标,然后它就开始干活了,最终给你的就是你要的那个东西。—— 至少形式上是。

这个形式上的「是」确实会给每个第一次实验的人极大的心理震撼。前几天很多没有亲自上手的人说关于 manus 的一切报道都是自媒体炒作。并不是。如果他们的算力跟上邀请码发得更多,热搜上出现狂潮是一定的。

问题隐藏在细节里。它背后的 AI 模型还是那些 —— 现在用的应该是 Claude Sonnet,国内据说要换成阿里千问 —— 所以它只是显得更有主观能动性,具体的活儿质量并不比 cursor 更好或更差(因为底层的大脑就那样)。但它又不像 cursor 一样容许你在每一步介入,于是如果它暗戳戳写了个 bug,它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我们人类是怎么避免这种 bug 的?一靠反复自我审查,二靠海量单元测试和端到端测试,三靠同行代码审查。AI 这些都没有。于是那个成品质量就很难深究,有点像学生作业,而且是包装得非常好的学生作业,让你第一眼很想打 A,然后越看越皱眉最后给个 D+ 的那种。

这些问题能不能改进呢?肯定可以,以目前 agentic AI 的发展速度,没准几个月后就是另一番光景。但立足此刻就事论事,只能说它很好玩,还没到让它真的帮你干活挣钱的时候。

但是话说回来体验是真的好啊…… 我前几天和 cursor 一起写的一个程序,写了两天才大概能用。把同样的需求发给 manus,去洗个澡的功夫人家已经写完了。有一说一,那一刻是有一丝想要跪拜的。

继续写点 Manus 使用感受。其实下面这些感受对一般的 agentic AI 也成立,只是在 manus 身上正好最集中体现出来。

AI agent 写的程序,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是代码能跑但不健壮。比方说基本没有单元测试,噼里啪啦一顿写,写的全是业务代码,写完了直接跑端到端测试,测试过了就交卷,测试不过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去 debug。—— 任何在厂子里干过活的老同志都能一眼看出这里的问题:端到端测试考察的是模块之间的连接,对模块内部的各种 edge cases 覆盖接近于零。这样写出来的代码,规模越大越没法用,只能不断返工。

这在碳基人现实中也是常见的问题,实习生都不爱写单元测试,因为懒。而众所周知,硅基人懒起来比碳基人还要诡计多端花样迭出,直接伪造结果都面不改色,何况单元测试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当下的 AI agent 唯一比碳基人表现更勤快的地方可能体现在不怕写注释和文档,可能因为对它们来说这非常顺手。

要敲掉实习生的这个坏毛病,靠的除了每天骂,还要给 ta 算账。人只要聪明,是能理解算大账和算小账的区别的。一旦 ta 发现把活做细整体上节省的是 ta 自己的总工作量,这个弯很快就能绕过来。—— 当然现实中也有人始终绕不过这个弯,但一个人如果能从实习生一步步成长为成熟的工程师,这一步总要跨过去。

对 AI agent 来说这就有点 tricky,因为来回返工消耗的是 token,付钱的是你,不是它。这个大账很难跟它算清楚。

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治标的办法也是靠骂。我用 cursor 的时候就是这样,它写出来的模块,只要业务逻辑稍微复杂,我一般看都不看就先问它:「你自己再读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 bug?」一般还真的总能发现一些问题。对 AI 来说,这个骂的过程本身也可以自动化,让居中负责指挥的那个 agent 去督促其他工兵们。之所以是治标,是因为对人类这么 PUA 会形成长期记忆,对 AI 并没有效果,所以你只能每天骂。

比较治本的办法可能是把「工程质量」这个东西以某种形式内化在强化学习的训练过程里。这技术上不太容易,因为工程质量天生就难于量化。大规模软件工程实践本身就是一门还不成熟的学科,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代码屎山的程序员笑话。当然,从最基本的单元测试覆盖率这种基础指标做起总是可以的。

在这一步跨过去之前,agentic AI 写出来的代码就总有一种 demo 感。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要想大规模用在生产环境里就总是还差点意思。效率抵得上一万个 L3,质量比不上一个 L4。就,很微妙。

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美国有 35 万亿美元国债

@ 皇城根下刀笔吏: 个人认为,美国其实也没有办法。

我看了川普内阁之前开会的讲话,川普反反复复说的话是,要实现预算平衡。他说美国现在有 35 万亿美元国债,需要实现预算平衡。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你哪怕实力再强,也得有钱哈。现在联邦政府欠这么多钱,这些债务该怎么处理呢。

美国联邦政府现在一年财政收入的约 30%,是用来还这些欠债本金的利息的。一年收入的 30% 左右,用来还利息,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这些债务不能被有效解决,再这么滚下去的话,最终便是债务崩塌 + 信用崩塌。因为总有一天,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将无法偿还利息。

所以,川普必须要踩刹车。债务不能再增加,且要寻找到更多收入来源,来偿还这些既往债务,最好把债务都清掉,实现收支平衡。

停止对乌克兰的支援,便是节流。

那是一个无底洞哈,打下去,永远没个头。只不过,这么硬踩刹车,严重损害了美国政府在国际上的信用。

不过,大厦将倾,到底是命重要,还是信用重要。

盘剥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属于开源。借出去 3500 亿美元,还回来 5000 亿美元,赚了 1500 亿美元,至少在这件事上能够实现盈利。

500 万美元一张卖绿卡,也是开源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中国打败了美国,而是美国自己打败了自己。他的战争开支太大,债务开支太大,导致严重的入不敷出,内部又形成了严重的军工复合体和金融复合体,侵蚀国家基石,导致不得已收缩战线。

今天网上在发酵一个事情,说欧盟通过了《禁止强迫劳动法案》

今天网上在发酵一个事情,说欧盟通过了《禁止强迫劳动法案》,这里面定义每日工作超过 8 个小时,每周超过 40 个小时就算强迫劳动,一旦企业有强迫劳动的行为,他们的产品就会被禁止进口到欧盟。

正好大疆、美的最近在整顿 996 和加班的事情,所以网友就关联上了欧盟的这个法案。

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欧盟自己的标准工作时长是 48 小时,但却要求其他进口国家的企业要在 40 小时以下,看着不太对。

我去翻了一下欧盟发的原文,里面没有提到 8 个小时和 40 个小时的事情,原文是全英文的,看起来不方便。你们也可以直接看中国政府的翻译和概括的版本:

https://www.samr.gov.cn:7280/gjhzs/jsxmycs/dt/art/2024/art_77077ab8e2ac43109f394794e7320ed8.html

里面提到了强迫劳动的定义是来自于国际老公组织的一个公约,我看了一下这个公约,里面也没有提到 8 个小时和 40 个小时的事情,公约里讲的强迫要劳动,指的是威胁和非自愿劳动,并没有时间的约束。

我查了一下,网上 8 小时和 40 小时的信息来源,最早是来自微博和抖音短视频,估计是一些带节奏的人故意发的,1 月初就有了,但一直没火起来。最近刚好美的和大疆整顿内卷和加班,就被关联起来了。

现在很多企业反内卷,我更相信是国内自发的在改变,这次开大会就提到了反内卷,然后很多企业就开始带头搞起来了,本质上是内卷无法带来更多的效益,负面大于正面。

至于网上发酵的版本,肯定是谣言,所以幻想靠它远离 996 肯定是不现实了。网上假信息太多了,一不小心就会被误导。

不过说实话,我也讨厌内卷和加班,很多时候加班的效率都是很低的,除了帮老板缓解焦虑,没半毛钱作用。所以企业猛猛上升的时候,很少会要求员工加班,只有到了瓶颈期,或者下坡路,才会开始狠抓考勤和加班。

来源:豆瓜的投资日记

以前拉大船要雇几十个纤夫,后来有了内燃机,只需要个掌舵手

@ 老豆说:再讲个 AI 提升效率的事吧,今天学弟在群里又提了 Cursor ,这是一款 AI 代码编辑器,商业版是 40 刀每人每月…

这东西有多好用呢?学弟的原话是:你只要稍微有点编程基础,会按 tab 键就行…

不是那种仅仅给代码润个色,是他们公司已经集体采购,且运用后大家都说好的这么一个状态了,大家一边用着顺手省力,一边又开始担心工作不保…

@ 老豆说:今天学弟又发了个截图,昨天 AI 代码编辑器 cursor 的后续来了(见附图),灵魂拷问:老板省下雇其他员工的钱一定都给了留下来的你吧?

我们群里几个人是哭笑不得,笑是觉得很嘲讽,哭因为大家都是『局内人』…

我给前同事们举了个例子,以前拉大船要雇几十个纤夫,后来有了内燃机,只需要个掌舵手,你猜老板给大船司机多少钱?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Archives QR Code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