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哎呦不错:第1057期

@ 俄罗斯买: 上午和一个投资人聊了一会儿 ,他们投了几百家企业。普遍反馈二季度和一季度比断崖了。另外,抖音退货率已经高达 80-90%,现在上面的商家普遍在亏钱。但是还是无数玩家进去。上半年算了一下, 我们也亏了几十万。好在现金流为正。投资人一顿灵魂拷问后, 总结下来:我们定价太低。

@RevengeRangers: 我国每年出栏大学生 1000 多万,交了学费和住宿费,很多甚至还是很贵的学费,居住环境还不如养猪场的猪。养猪的都知道不让猪热着,不让猪生病,更不会让猪没苦硬吃。
@tombkeeper: 畜牧业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猪的需要,给出的不同猪舍的温度:种公猪 18~22℃;妊娠母猪 18~21℃;哺乳母猪 20~22℃;哺乳仔猪 29~33℃;保育仔猪 22~25℃;育肥猪 19~22℃。

@ 机工战略: 夏总告诉我三件事,第一、在江苏,很多工厂都安装了屋顶光伏,进入到用电自由或半自由状态,大风扇大空调呼呼吹。第二、在江苏很多工厂都安装了空调,而且,没有空调的工厂,工人们都不爱去。第三、有一些工人开始开车上班,大部分是电车,中午还能开着制冷模式去休息下。 ​​​

@ 考古小队长: 如果有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甚至风格完全不搭的人,突然绑到了一起,而且绑得很紧。从名和利两个角度都解释不通的话,我只能将其归结为感情,就像考古上解释不清的现象都归于祭祀一样。 ​​​

@ 落魄的三叔: 羡慕你们还能写几千字评论的人,眼前很多事,我写超过 140 字评论都觉得浪费。互联网的价值观已经板结,人教人是教不会的,只有事教人。甚至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很多人也学不会,一定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真痛了,才会理解。
共情是一种属于人的高级情感,但这互联网上并不全是人。 ​​​

@ 信号与噪声 001: 其实大多数高手人生都是从下半场开始
因为上半场被家庭影响,向外无力探索,向内无法看清自己,内核不聚,活得很破碎,也只有到了下半场,经历过时间淬炼和心境磨炼,才有机会甩掉包袱,人生的大幕才会正式拉开 ​​​

从十步杀一人和百步穿杨上看,人的死亡速率比树快;
从十年树木和百年树人上看,人的成长速率又比树慢;
综上,树木应该保护人类!—— 老夫娃哈哈 ​​​

@ 茨冈女神: 白居易真会活,既享受了朝廷的俸禄,又 不沾体制的尘埃。他的《闲吟》是这样的:贫穷汲汲求衣食,富贵营营役心力。人生不富即贫穷,光阴易过闲难得。我今幸在穷富间,虽在朝廷不入山。看雪寻花玩风月,洛阳城里七年闲。 ​​​

选择

问:如果你现在立刻可以获得一亿,而你的孙子将因此背负两亿的负债,你会选择吗?

答:相信后人的智慧。

称呼

3 千一个月:狗贼,欺我太甚!纳命来!

3 万一个月: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悲哀

你这辈子没机会见到的东西:

恐龙

中国龙

美人鱼

女朋友

真相(一)

看到一条小知识,哺乳动物见到你受伤了(通常是腿),模仿你一瘸一拐地走路,不是在嘲笑你,而是因为群居的时候一瘸一拐可以帮你引开捕食者,减小真正的伤者被捕食者盯上的几率,提高伤患的存活率。

但是恐怖直立猿朋友学你一瘸一拐肯定是在嘲笑你。

真相(二)

据野史记载,后羿根本没射日,而是把 9 个太阳合成了 1 个超热太阳。

心态

钓鱼这种事只是娱乐,不要太当真,一条鱼而已嘛。

就好比 2009 年 8 月 17 号下午 3 点 26 分,在山东云蒙湖大桥下,我钓到一条大概 30 斤左右的大青鱼,被我朋友给弄脱钩了,我一句话都没说他,真的!到现在 16 年了,我都没有说他。

现实

“秦始皇身高 1.97 米,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又帅,身体魁梧且修长,文武双全统一山河。”

“醒醒,你祖宗是修长城的那些。”

配套

“有人懂秦始皇和美杜莎吗?”

“磕点是什么?”

“美杜莎可以石化帮秦始皇做兵马俑。”

中国人过去最大的赌,恰恰是在楼市,而不是股市

@ 雪球蓝山 520: 中国人过去最大的赌,恰恰是在楼市,而不是股市。因为楼市是全民皆赌,而股市大家知道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所以买股票大家不会把自己全部资金投进去,更不会借贷去买股票。

而楼市呢?都是掏空六个钱包,然后按最大幅度去贷款,欠一股债,要还 30 年。所以说,中国过去最大的赌场其实是楼市,而不是股市。股市经常听到亏钱的,但是不至于连棺材本都赔进去,楼市则是把很多人一辈子给掏空了。

我要坚决纠正某些人的思维,股票投资才是正道。押注房价的人,才真正是赌。

@ 投鱼问道: 多炒股也多一些风险意识,财务知识,可能会少赚,但也基本不至于大杠杆为奴。

@ 此间银辉: 邻居好多年前买了县里的房赶上当时房地产大热卖了赚了点钱,跟别人说买房只会赚不会赔,又去市里贷款买,现在还套着,十八线小城市的房,现在骨折都没人买

@ 冬匿: 因为之前一直涨,买入的时候更大胆

@ 嘿我是 Kama: 唉房子是安全感是保障,所以丈母娘都是硬性要求啊。男人娶老婆不容易啊。如果父母都开明一点,可能男人们没那么累,炒股丈母娘以为不务正业呢

@Baozangnvhai_: 因为人们有种幻觉房子亏了还有实物在摸得见看得着,股市亏了就是亏了余额归零

@ 忠言 b: 更关键的是,楼市绝大多数是加杠杆的(房货),炒股加杠杆的很少(融资)

宋江的高情商

@ 汪有: 这几天重看水浒,也看一些其他老师点评水浒的作品。
有些书有点老了,明显脱离现代社会了。我最讨厌的就是孜孜不倦,研究宋江说话多有情商。

比如,宋江在江州被劫法场救出来了。现在大家都要上梁山了。
宋江突然很反常,给大家跪下了。
说感谢你们来救我,各位兄弟跟我一起上梁山吧。不愿意上,也可以自便。

这很奇怪,当时肯定都是要上的,你出来说这一番话,是要做什么。
实则是,宋江这么一跪,是在明确,这些人是他号召上梁山的,这是他宋江带的人。
不然稀里糊涂都去了,搞不好算是追随晁盖上山了。
重看电视剧,宋江一说话,弹幕里也纷纷 “情商高,会做人”。

我越来越不喜欢这些分析是:
每天研究这种高情商话术,很有获得感和充实感。
但实际上没什么大用。

每个人都不傻,会不会说话,只能影响一时。
你怎么对待他人,给了他人多少实际帮助,多少实际权限,才是重要的。

我就有同事跟我吐槽,说刚结婚,感觉婆婆对自己特别好,话说的特好听。
后来发现,实在是一般。
光靠高情商话术是不行的。

宋江后来能当上领导,也不是靠真高情商话术,而是靠制定了招安政策,能切实给大家带来出路。
而梁山最终失败了,也是因为他的战略还是太低级了,我也分析过。

就算宋江当时不给大家下跪,私下说:“你们是我的人,你们保我,我带你们进编。”
一样有用。

施耐庵需要这么塑造宋江 “高情商”,一方面这是真实的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他也没褒扬宋江的做法。
我们现代人还津津乐道学高情商。
结局就是我们在职场里看到很多人,一提起来都说会来事儿。
一说干了啥工作,就是啥也没干。

大家都不傻,都懂。

享受的快乐,是成长的燃料

@ 携隐 Melody: 很多朋友,尤其是大厂 “教育” 出来的朋友,有一种单一思路,就是把功利的目标放在前面,然后讨论如何实现,一步步拆解,再落地。

我在播客里已经讲过好几次了,这种思路只针对有成熟流程、完全不需要创新的事情有用(比如市场产品都很成熟了,今年预计比去年增长 5%,预算分一分给各区销售,再分到每个季度),对大多数前瞻性的商业决策来说都不现实,因为没人能预测未来。非要有个目标,那不就是让人拍脑袋瞎来吗?纯纯浪费时间。

但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因为有这种单一思路,导致功利性的目标像咒语一样控制了自己,想什么都先想:我要达成什么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应该做什么。

那当然就很容易陷入内耗:要享受偶然的快乐和松弛,有吃不上饭焦虑;要功利,内心又渴望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就算心甘情愿为了 “成功” 放弃了享受,这个成功似乎也走不远。

问题是出在,把享受(这里享受的意思是尽情去做自己有热情的事,不问结果)和功利看作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其实他俩是共生关系,而且想要让两者都壮大,必须享受先行。就好比要构建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必须要谈恋爱先谈得快乐一样。如果恋爱阶段都苦大仇深,后面一定不会产生真正深刻的爱情。

当你全身心投入去享受一件事时,短期内是会面临没有功利回报的挑战(所以建议先存个半年生活费再做),但这种全情投入和享受,会带来真正的成长和感悟。这种实力提高会让你在长期实现更大的功利目标的,即使不一定是在你预想的赛道上。

享受(= 内驱力)让你你坚持吃苦,能让你用极大的热情去思考怎么提高,能让你谦逊,这些都是实力哐哐哐快速提升的燃料。

我做播客必须自己开心,自己讲嗨,否则怎么可能每期播客投入几十个小时,一期期不断去做啊?就算我能坚持,听众也马上就能听到其中的 “自我压迫感”,觉得节目顿时无聊的啊。

享受的快乐,是成长的燃料。把享受压下去,把功利目标提上来,是杀鸡取卵。

从享受出发的功利回报之路,是一条凹形曲线,你一开始有一点积蓄,然后在享受和探索的过程中用掉了这些继续(此时没有产生回报),但是这个凹槽阶段种下的种子总会发芽、成长、开花,你在后面收获肥尾。

这个就叫作厚积薄发。它是一个种地的过程。

而一开始就追求功利目标呢,则是放烟花。Shu~ 一下把所有力发完了,再没有了。

大家培养爱好、探索副业,要有耐心去走 “种地” 模式,而不要走 “烟花” 模式。种地模式就是老老实实种,虽然要等待一个植物自己成长的过程,但好好种大多时候就是有收获的,而且土地赠予你的会比你种下去的多得多。

烟花模式就是后继无力,甚至很多烟花一开始就是哑炮,shu~ 那一下都没有,就蔫掉了。

顺便:工作也不要短线思维,有很多当下看似赚钱的事情,比如跨境电商,也很像烟花,短期绚烂,后继无力。烟花的部分是因为风口,后继无力的部分是这个领域,大家都知道的,最后必然卷生卷死。存活下来的玩家需要建立起真正的实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 品牌。

恕我直言,我看到想要跳进跨境电商的人,大多数并不具备这种 street smart。

School smart 的人,真的就不要想着赚快钱,老老实实把自己的技能磨炼好,凭真正的热情、乐趣,长期在一个方向上积累,同时积累一些商业常识和思维,最终一定能找到厚积薄发的领域。

总结来说就是,一开始就设置功利目标,是杀鸡取卵。一开始靠热情和兴趣坚持下去,并用商业眼光沿途看机会,看往哪里去创造一个商业模式出来,真正成功的机会才更大哦。

你想要牛逼就得有一个叼炸天的家

@ 喵律: 曾经的三大民工漫
竟然每一部都走向了
你想要牛逼
就得有一个叼炸天的家
这还热血个毛啊 ​​​

@ 寝取的史官: 很多漫画里的角色都是靠血缘 / 基因 / 家族来获得实力,火影、龙珠、死神这种就不谈了。柯南家里是有钱人,小兰父母在法律界有的是人脉,小哀父母都是科学家。浦饭幽助祖先是魔族大妖怪。野比大雄的机器猫虽然不是祖上传下来的,但也是他后代给的,说到底还是血缘关系。

现实世界里,政治家的儿子是政治家,银行总裁的儿子是银行总裁,演员的儿子还是演员。不过顶级运动员的孩子也是顶级运动员的倒是不多,我知道的好像就马尔蒂尼家,图拉姆家,基耶萨家,舒梅切尔家。

漫画家的漫画里主角靠血缘获得能力,但好像没听说过哪个成功漫画家父辈也是漫画家的。这些成名漫画家也没听说哪个孩子成为漫画家的,替父辈打理 IP 的见过,自己画漫画也成名的好像没听说过。

还是我孤陋寡闻了,其实漫画家都是漫画世家?

巨头决战外卖,将如何影响众多餐饮品牌?

夏天刚刚开始,外卖大战又杀疯了。

七月五号当天,美团发布公告,外卖单量超过了 1.2 亿单 ——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企业一天内创造最高的外卖单量。

美团的主要竞争对手淘宝也不甘示弱。淘宝随即发布公告,在同一天的外卖单量也超过了 8000 万。

要知道淘宝下场做外卖,是从五月份才开始的事情。五月底淘宝闪购外卖超过 4000 万单,六月份超过 6000 万单,到了七月份就超过 8000 万单。

这可以称得上是淘宝最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新业务。

在外卖大战打响之前,整个中国市场每天的外卖市场容量大约在 1 亿单。到了七月份,总单量的最高峰已经超过了两亿单,直接翻了一倍。

中国互联网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热闹的战争了,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京东却发现自己不再是主角。

这场外卖大战是由京东挑起的,但最终主战场决战的双方成为了淘宝对决美团。

这场外卖大战,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角是淘宝,而不是同属阿里的外卖平台饿了么。

所有下面的分析当中,我提到淘宝做外卖,指的都是在淘宝 app 当中直接能点外卖 —— 这是 5 月份才出现的新功能。

这场外卖大战发的消费券之多,让很多网友感慨,很久时间以来,第一次真实感受到了时代红利。

还有人说,这次的羊毛太实在了,是平台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替国家发放了更多的消费券。

这些都是玩笑话。这篇文章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这场大型商战背后究竟有怎么样的商业逻辑。

首先,虽然淘宝来势汹汹,但是在这场战争当中,阿里却是一个跟随者。

在今年以前,根本没有人能预料到阿里巴巴会重新把外卖作为主营业务,并且用集团当中最主要的平台淘宝进行推广。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已经是 2018 年的事情了。2018 年到 2025 年整整七年的时间里,饿了么的外卖业务一直没有盈利,市场份额也长期被美团压制。

对于饿了么来说,它的目标很简单,尽量维持 20%-25% 的市场份额,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盈利,活下去就行。人们很难想象,饿了么能跟美团再次一决高下。

甚至在过去几年还经常传出消息,饿了么要被阿里抛弃,直接卖给其他巨头。

但是这一切在今年发生了变化。

随着京东高调杀入外卖市场,阿里好像终于反应过来了,京东 app 能点外卖,淘宝 app 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入外卖市场?

这么重要的战略决策,阿里居然是在竞争对手开始做了之后,才反应过来。

当然,大概率不是阿里管理层之前意识不到,而是阿里内部不同的事业部们之间,需要自负盈亏、各自为战。

如果创始人和合伙人层面,没有下定决心要打外卖这场仗,饿了么自己单独的实力是补贴不了那么多钱的。

被阿里收购之后的七年,饿了么的合计亏损超过 1000 亿人民币。

阿里巴巴的主要盈利都来自于淘宝,淘宝每年给阿里巴巴贡献的利润在 1500-2000 亿人民币之间。

阿里巴巴的财务数据,可以简单理解为淘宝主要造血,阿里云微利,所有其他的业务基本上都在亏钱。

随着外卖大战的深入,阿里也发布公告,饿了么这块业务直接并入淘宝。意思是以后饿了么不用单独核算了,无论亏多少钱,都用淘宝的现金流去负担。

淘宝做外卖的业务基础和实力,其实是比京东更加雄厚的。

过去几年饿了么虽然一直亏损,但是确实拥有一块宝贵的资产,就是现成的外卖配送网络。

这张外卖配送网络,全中国只有阿里和美团拥有。像京东和抖音这些公司,他们也想进入到外卖市场,配送网络都是需要跨越最大的门槛。

更重要的是,淘宝 app 一直都缺流量,它每年本来就要花几百亿的市场预算去其他互联网平台获取流量。

这样的预算,与其作为广告费给其他平台,还不如直接补贴到用户手里。京东和美团把外卖大战的热度拉起来了,淘宝在这个时候跟进,也可以自圆其说 —— 这个时候开始补贴,效率是最高的。

消费者都在密切关注这件事情。你不用打什么广告,消费者知道你这边优惠力度大,就很快会过来。

淘宝做外卖的最大好处,也是淘宝最重视的业务结果,大概是对电商业务的连带销售。

短期内,外卖业务在打仗,是很难赚钱的。但说不定大家打开淘宝 app 的机会变多了,大家逛的时间变多了,去下单购买电商产品的概率也会增加。

这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前几天薅外卖羊毛的时候,我打开淘宝 app,发现首页给我推荐了一个本来我就有点想买、但一直忘记下单的商品。

既然都出现在眼前,我就顺手把这个产品给买了。

大家在生活当中可能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产品都是可买可不买的 —— 关键在于有没有在刚好打开 app 的时候,刚好看见这个产品推荐。

因为不是非买不可,所以你不会主动去进行搜索。如果正好看到,顺手就下单了。

这种情况下,淘宝做外卖的最大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多打开 app,多让 TA 看到那些可买可不买的产品。

在这样的一个逻辑之下,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他们长期去补贴外卖大战,来拉动自己电商主业的动力是很高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美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美团的配送网络在全行业当中依然是最靠谱的,它的配送时效也是最稳定的。但是这些都是长期基本面的优势,在补贴面前,这些优势短期不能充分体现 —— 短期消费者很可能是哪家便宜选哪家。

美团为了保住自己外卖的主业,已经壮士断腕,退出了社区团购的业务。

社区团购这块业务,是今天下单明天送到,而且还不送上门,是到社区门口的小卖部自己去取。这种消费方式跟美团外卖和闪购相比,服务的是不同的消费人群和需求。

理想情况下,美团可以多线并进,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电商市场份额。但现在主业都要被冲击了,社区团购这些次要业务就先不干了。

美团虽然厉害,一年的经营利润在 500 亿人民币左右,淘宝每年的经营利润接近 2000 亿人民币,快到美团的 4 倍。

分析到这里,不难知道为什么京东一开始挑起了这场战争,但形势发展到夏天,京东已经不是战场的主角了。

对于京东来说,每年的利润级别也在四五百亿,跟美团差不多。

对美团来说,外卖是必须要守卫的主业,要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对于阿里来说,经营现金流是在这三家里面最充裕的,它最烧得起。

对于京东来说,外卖不是主业,利润又没有那么充足。因此京东的单量在每天达到了 2000 万单之后就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滑。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外卖大战烧了这么多钱,让我们每个消费者都喝到了更多的奶茶,对全社会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有人分析说,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卷的都是人工智能、登陆火星这些未来的高科技,中国的平台企业居然卷的是外卖大战,这件事情简直是浪费社会资源。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观点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畅所欲言。

我来具体分析一下,除了让消费者薅羊毛之外,这场外卖大战究竟对商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第一个结论,外卖大战是利好于连锁品牌,但是对于门店数较少的单体商家不利。

近期,重庆市咖啡协会就给各大平台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说:「平台补贴集中倾斜于瑞幸、库迪这些全国咖啡连锁品牌,因为规模效应,其单杯实际成本不足中小商户的一半。2025 年 4 月以来,全国连锁咖啡品牌的外卖市场份额已经从四月初的近八成增长到 5 月中下旬的九成以上,严重压缩了本地咖啡品牌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平台愿意更多的去补贴连锁品牌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连锁品牌的对接成本低,平台缺的不是钱。平台担心的是对接成本高,一家一家独立品牌去对接,根本忙不过来。

对于平台来说,补贴是一件需要讲究效率的事情。钱要高效花出去,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合作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瑞幸、库迪这样的全国性品牌。

从外卖大战开打到现在,最受益的相关方就莫过于这几家头部品牌了,从他们的股价都能体现出来。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和瑞幸这几个头部品牌,过去几个月的股价,都在不断上涨。

对于奶茶品牌来说,不断涌入的新增订单,都是因为补贴而来的。在补贴退潮之后,这些订单能不能留得住?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哪怕补贴能一直持续,对于很多餐饮品牌来说也未必是好消息。

补贴集中在外卖平台上,因此消费者会越来越发现,到店消费点同一款产品,要比在外卖平台上要更贵。消费者如果以后想喝一杯奶茶,就不会倾向到现场点单,更多在平台上点外卖。

这种情况,对于本就艰难的很多餐饮品牌来说,是雪上加霜。

原因很简单,外卖业务平台的抽成很高。虽然平台近期在补贴,但长期来看,一定会想办法从抽成中把补贴赚回来。

如果消费者是到店消费,平台的抽成水平要低很多。

对于餐饮品牌来说,同样卖出一份产品,如果消费者是到店消费,品牌赚取的利润肯定比外卖要更高。

随着外卖平台不计后果的补贴,消费者的下单习惯会越来越迁移到外卖平台。对任何餐饮品牌来说,外卖收入比例越高,它的盈利空间就会越低。

分析到最后,也想听一下大家的反馈。在外卖大战的这几个月当中,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到店消费的习惯被改变了,更多转移到线上外卖呢?

外卖大战和其他商业趋势的最新进展,和更多讨论,文章里没法一一展开,我们会放在社群里继续讨论,并回答各位问题。欢迎加入。

来源:微信公众号:投资人黄海 (ID:haivcconsumer),作者:投资人黄海

Archives QR Code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