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哎呦不错:第1059期

简单图床 - EasyImage

@ 傅蔚冈: 三大平台年初说 all in ai,现在是 all in 外卖。
为什么呢?
因为 waimai 包含两个 ai。 ​​​

@ 方出神: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观点:所谓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其实只是经济崩塌时背上债务的年轻人失去了三十年,而那些赶上时代红利的老年人度过的是异常快乐的三十年…

@ 向小田: 一方面是银行股价迭创新高,一方面是金融行业裁员降薪,你说这个行业到底是好还是好呢?咱也说不清楚,就祝大家恭喜发财吧。这两天看到有人评论说美帝有科技,中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市值对标英伟达,我想说还真的是小看我们银行业了。英伟达芯片卖不出去就会完蛋,而我们银行业基本上是永续经营。

@ 投鱼问道: 现在各行各业都缺钱。以前分析过小王模型,小王 10 万块钱,找父母凑了 20 万,按揭 70 万。本来只有 10 万的小王,放大到 100 万,这 100 万进入建筑,建材,还通过税收土地流入更多行业,带来消费大爆发。现在大王有点钱就还了按揭,大王用来消费的钱就少了,然后各行各业都没钱。

@ 投鱼问道: 没有小孩经济真的会坍塌,最大的消费就是围绕孩子的,前面有恋爱,结婚,买房,家具,家电,买车,旅游,大餐,珠宝。后面有教育,玩具,奶粉,保姆,游乐场,电影院等,都是花钱大户,自己花舍不得,孩子花甚至可以借钱花。如果不婚育,很多都省了,至少不容易借钱花。 ​​​

@Vito 的行研札记: 去年的这个时候,各个群每天问的内容是 “今天 A 股为什么跌”。
今年的这个时候,各个群每天问的内容是 “今天 A 股为什么涨”。
至少从去年来看,对于各种 “村口死条狗” 的归因都无用。下跌就是下跌的原因本身,上涨就是上涨的原因本身。 ​​​

@ 明涛 ECON: 自己没能力创业的人就不要对创业的人冷嘲热讽了,你就喜欢屈居人下,也得找个主公是吧?没有主公创业,你的技术卖给谁去?领个安稳工资,并不比破产企业家有优越感。我支持所有人拼命创业,为我们的学生们孩子们创造更多高薪岗位。劝阻别人创业的,无论别人是否成功,你都是别人眼里的失败保守者。 ​​​

@ 杨媛就是 yangdollar: 现在这氛围就很拧巴,躺平的嘲讽创业的,却也嘲出了心安理得,甚至是还嘲出了优越感,另一边又自比牛马,哀叹出悲壮感来。

当 “科技 “意味着更快的电脑和更小的手机时,它是令人兴奋的,你想知道他们下一步会想出什么。 而现在,只有一群混蛋在想方设法向你收费,让你去看你能想象到的最垃圾的广告 ——lan Boudreau ​​​

套路

问:用敬语说不敬的话,有什么经典案例?

答:同学,这道题请你回答一下。

现实

地位:不需要

名誉:不需要

价值感:不需要

成就感:不需要

自我成长:不需要

社会关系:不需要

钱: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震惊

问:“换肾”其实是“加肾”,第一次知道这个的时候,你会很震惊吗?

答:那我的原肾不是没法启动了吗?

反思

问:花生原产地是美洲,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对花生过敏?

答:花生原产于美洲,美国人不是啊。

意外

开心:被传送到异世界。

悲伤:没接触过当地的细菌跟物质,当场过敏死亡。

优势

面试官:你觉得你和清华北大的比,你的优势在哪?

我:我不懂劳动法。

技巧

昨天看了一本科普书,里面说用力掰开屁股,放屁就没有声音。

还没试过,也不知道用不用的上的冷知识。

不论哪个国家,普通人不得不面对卷,优质资源有限,中国人又太多了

@ 风中的厂长: 我看到一些文章说法国意大利人们生活舒适悠闲的,中国人太卷,到了国外都卷。这种文字看了我还是想说几句。分三种情况的。一种是穷怕了,没办法很多人家底太薄了,出去了更不像欧洲人高福利、可以吃老本。

第二种是基因里刻着的,华人勤劳致富,不信你去看东南亚唯一发达国家是华人主的新加坡,印尼 3% 的华人掌握 80% 的财富。

第三种就是人口基数大,产生大量多巴胺驱动的人才,说这个大家可能不认可,其实很多人在某个领域的成就,并不是他 “拼”,或者 “卷”,就是本身热爱这个领域,就像数学家热爱数学一样。

人口基数大导致海量的人才在各行各业创造价值,这些价值可以造福普通人。但你不能因此说他们是卷王,他们只是享受自己热爱的事情。

当然,大家吐槽卷,也是事实。不论哪个国家,普通人不得不面对卷,优质资源有限,中国人又太多了,马路边摆摊炸个臭豆腐,生意好了,每个月赚个万把块钱,马上就有人来卷你了。所以国内咱们只能掌握多个可叠加的技能,才能少卷,否则真没办法。

什么叫可叠加技能?意思是普通人要想不卷,单一技能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其他技能,我写了一首打油诗供参考:

厨师汽修,学好英语,广阔天地;
设计美工,用好 AI,风生水起;
程序码农,懂点营销,出人头地;
销售人员,会点剪辑,如虎添翼;
搬砖泥腿,拍好视频,老铁共鸣;
英语老师,开启直播,与辉同行!

“饿不死红利”

@ 奥特快啊: 我觉得许多人可能没意识到当下中国最大红利,叫 “饿不死红利”。

亚非拉工作三年,见到人均 GDP、社会保障、产业丰富度明明都比中国差的地方的国民,过得却比老中人还乐呵呵。这让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老中人 70% 的不开心都是来自软约束(e.g. 虚荣 / 压人一头),而非硬约束(生老病死等基本生存问题)。

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开销来看(也不必总搬出北上广深房价,毕竟也不是每个英国人都住伦敦每个美国人都住纽约),当下中国过一个大差不差生活的成本已经足够低了,而赚大钱的机会又确实不多,那么与其仍然盯着跟风搞钱逆天改命,就不如反过来琢磨自己到底喜欢 / 擅长啥的 ROI 高。

所谓 “内卷” 只是需求端竞争激烈,但中国供给侧的生产要素成熟度冠绝全球(资金、人才、供应链、平台)。换言之,你真想做点啥探索点啥,在中国具有更好的泛基建土壤供你探索,集齐你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并不难。王宁在翔谈里也说过泡泡玛特的点子并不新,但能较低成本生产出来的只有在中国。

而即便最后没搞到多少钱,发现并坚持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至少也度过了快乐的一生。

“饿不死” 意味着有兜底,“大钱难” 意味着机会成本低,“生产要素成熟” 意味着探索成本低。这不正好是探索自由生活方式的最好时机?前提是能破除持续了几十年的增长 / 搞钱即一切的思想钢印。

从这个角度讲,我确实觉得当下是老中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因为在更烂的时代里,“躺平” 是不可能出现的。躺平了就没饭吃就真的会挨饿,谁会去躺?

Archives QR Code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