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哎呦不错:第1144期

66b3de17ly1i6publocs0j20is0hs0xf
@ 塔奇克马的星星: 想起我的十四岁,争分夺秒在课堂上偷偷刷课后作业,可否理解现在的我,一整天无所事事躺着
那些见缝插针虎口夺食省下来的时间,如今像爆裂水管里的水,哗哗流走的生命 ​​​

@ 薛凯 - 又重名了: 装修是普通市民能够真实接触到劳动力管理的唯一实践,斗智斗勇半年之后,你就知道单纯地推崇 “劳动人民最光荣” 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往往只会给自己带来目瞪口呆的麻烦

@ 西峯_突然之间: 有个基本事实大家可能不知道,德国主要能源高度依赖核能。他们把自己国内火电厂和核电厂炸光了,然后大量进口法德边境上的法国核电。
@ 理白君: 德国主要是绿党势力一度非常强大(最近有所衰退,但依然是可以进入议会的党派) ,而绿党非常反对核电。其实真的觉得它们反对核电的理由有点因噎废食,虽然核电存在核泄露的风险,但是如果德法边境的核电厂泄露一样会影响到德国的,而光伏核风能本身是不太受控的能源……

@ 老徐时评: 有一次和一位买房买在高位的朋友聊天,他说高位接盘买房的人,买下的不是房子,是一场慢慢吞噬的债务人生。房子还在,贷款还在,但人已经不再相信未来了。那种累,不是身体的累,是希望被掏空后的空洞。泡沫年代的狂欢,就像是拿命换来的幻觉。 ​​​

@ 有个梨 GPT: 汽车保有量上升到 3.6 亿这个数字说明,5 年之内车市就跟楼市一样仆街了,没有能逃出经济规律的市场。以后车企也是出口为主,国内市场负增长。透支消费从来都不会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实质性帮助。 ​​​

每当我长出一根白头发时,我就会想起我的一个干细胞就像这样:“这里的工作条件太糟糕了,我不干了。”
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我尊重这一点 ——MelissaFloBix ​​​

@ 阑夕: 看真故写在欢乐谷办年卡每天都去消磨时间的北京老头,深刻感觉到户籍红利的存在。

除了客观数字 ——「60 岁以上的北京老人月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城镇居民 1.3 倍」—— 之外,个案的人生经历也是非京沪出身难以复制的:

上世纪 60 年代初中没有读完,去了建筑厂当工人,一直干到混改启动,开始用经手的砂石资源做生意,2003 年「带着日渐丰厚的家底,提前买断工龄退休」,还和老婆离婚,一个人抚养两个女儿直至成年,现在每个月 5000 多的退休金,办最高档的欢乐谷年卡天天去坐过山车感受生命。

看完的感觉就是,心态好固然是一回事,不过心态凭什么能这么好也挺重要的 ⋯

坚决不抄优等生的作业

@ 邓辉 de 投资笔记: 中国通信行业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每一次重大变革几乎都由苹果这个 “外人” 推动。

三个月,无卡化的 iphone Air 横空出世,两年前被三大运营商一致冷处理的 ESIM 就在一个月后火速上榜。

2012 年,IPHONE5 带着前所未见的 nano SIM 面世仅仅一周,联通就宣布了中国 nano SIM 的首发,人手一个的剪卡器和卡针从此成为了一代基础的集体记忆。

更早之前,国内手机连 WiFi 都不让用,直到 IPHONE 3G 的卖爆,用户宁愿花高价买海外版也不买国行版,我们才终于松口。

历史上一再的重演,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降再降,但通讯行业的创新性突破还是得靠它,我们的国产手机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却在惰性中磨灭的真正的创新。eSIM 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联通早在 2018 年就开始了试点,用 eSIM 的手机,防水性、轻薄度和电池容量都能做得更好,

但为什么这些年我们始终没有推出一台无卡化的国产手机?

因为一条利益链的存在,让所有国产手机厂商都选择了沉默。eSIM 的普及真正刺痛的是运营商,因为开卡、转网、销卡都不用跑营业厅,用户的粘性被削弱,线下营业厅的宽带、合约机等增值业务更遭受了冲击,而且用户出国能直接开通当地的 eSIM,不必再付一笔高昂的国际漫游费
即便苹果从美版 IPHONE14 起全面取消了实体卡槽,我们三大运营商能默契的放弃,把这个代表未来的市场拱手让了。

当年手机禁用 WiFi 也是同一套逻辑,WiFi 刚普及时,国内的 3g 网络刚刚起步,流量费贵到 36 块的套餐里只有 150 兆的流量,回回 QQ 消息,发发邮件,运营商就能躺着把钱赚。要是连上 WiFi,大家全跑去蹭免费网,谁还买昂贵的流量包呢?而且 WiFi 还能打网络电话,直接抢了语音通话的生意,运营商自然不乐意,国产手机厂商也不敢动这块蛋糕。开发 eSIM 既要搞审批跑流程,又怕对方不配合,利益权衡之下陷入了创新的惰性,所以大家都变成了习惯性的去卷相机参数,1 亿像素,3 亿像素轮番的扩张,减摄像头数量,4 摄 5 摄排列组合玩出了花样,或者减边框的宽度,几毫米的镜态也渲染成产品的颠覆。

这种在舒适区里疯狂内卷的生存策略,就像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把边际改善包装成了颠覆创新,用参数的通货膨胀掩盖了体验的停滞,最终导致了真正从 0~1 的创新只能由苹果开通,苹果干不成,自己不受影响。苹果一旦干成,一夜之间华为、小米、OPPO 的 eSIM 手机就都来了,就像当年库克统一的审美,今天的 OPPO、小米还在追求和 iPhone 的外观相似度。
所以,真别怪西药见效快,而是我们抄作业成为的习惯。

残疾人上飞机的问题,更多是技术问题

@ 唐史主任司马迁: 残疾人上飞机的问题,其实不是郑智化一个人的问题,其实更多是技术问题。

我们现有的廊桥对接标准,是基于二十年前系列事故产生的,有把机头磕坏掉的,有把机门拽下来的。在这个背景下形成了比较保守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又限制了设备的创新。通俗讲,这个标准的优先级是【别把飞机搞坏了】,而不是【残疾人怎么上下飞机方便】。至于拐杖、婴儿车等等的拉杆需要仔细检查,也是有形成背景的,就是有犯罪分子用这个上去劫机。

那么现在要解决这些旧有的经验积累产生的新问题怎么办?
只有一条道,靠科技创新。
比如在一些新的机场,兰州机场全新的,成都机场全新的,如果愿意留心去看,就在用新的技术,对接也到位,还快。安检也快,还智能。登机也快,刷脸速度更快。
反倒是一些 10 年前设计的大型机场,因为廊桥效率无法提升,动辄远机位,一通折腾下来,一鼻子机油味 + 腿走断了。
而且民航这些年下来,特别习惯做无用工作。比如在虹桥机场的京沪快线旅客里头,在登机之前挨个盘问公务舱旅客是不是走这个通道。我每次都是毫不客气地怼回去,能不能去干点有用的,让旅客早点登机,航班少晚点。

至于在社会问题讨论中,进行人身攻击完全没有必要,尤其是动辄给人贴绿标的

郑智化跟 “绿” 是沾不上边的。他为北京申奥写过《黎明东方》,汶川地震后创作了《中国的孩子》,《英雄之歌》讽刺陈水扁。2021 年因讽刺台当局被封 Facebook 账号,解封后继续批评台湾 “这里的人不讲英文但帮美国看门,这里的人不讲日文但认日本祖宗,这里的人讲中文写中文但视中国(大陆)为敌人……”。2024 年转发支持祖国统一微博。2025 年发文称台当局是漂亮国的一条狗。

生活光怪陆离,命运千奇百怪,我们无法理解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

@ 搬砖小组: 这两天海外有一条新闻,绝命毒师 zhang zhi dong。在相关报道里,他负责为墨西哥集团从中国进口了数吨化学原材料,用于制造芬太尼,因为体量大,货源稳定,还连带提供培训,被誉为芬太尼界的绝命毒师,芬太尼大王。

西大认为他的危害,堪比墨西哥顶级大哥。报道中说,张通过其全球网络,每年赚取超过 1.5 亿美元的收入,西大指控他向美国走私了超过 2000 磅的可卡因、近 4000 磅的芬太尼和 1300 多磅的甲基安非他命。

张这次被捕非常曲折,因为他跟墨西哥当地关系非常深,获得了当地保护,是在西大持续施压下,墨西哥方面才逮捕了张,然后把他从监狱转移到一处民宅监视居住,等待引渡。今年 7 月,他在墨西哥集团协助下,挖洞逃脱,像极了肖申克救赎,途中切换多辆汽车迷惑相关部门,最终通过私人飞机逃到古巴。

选择古巴的原因也很简单,跟西大关系不好,没有引渡协议。他计划通过古巴前往俄罗斯,如果结局顺利,他可能和斯诺登一样,在俄罗斯长期隐居。但是没想到的是,关键时刻俄罗斯海关说张使用了假证件,将张遣返回了古巴,在墨西哥要求下,张又被古巴遣返回了墨西哥,这一次墨西哥把他交给了西大。

他被墨西哥和古巴当局指控是目前最大的芬太尼贩运者之一,并认为他控制着洛杉矶和亚特兰大的走私网络,遍布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

为什么想说他,是因为 1987 年的他,是我们同学,也是最早出海发展的小伙伴,本科毕业就在墨西哥,早些年还一起琢磨过墨西哥铁矿石的事情,后来我们发展太慢了,他在海外发展比较顺利,国内小伙伴与他陆续都断了线。

周五晚上海外新闻出来的时候,有几个之前一起打过交道的同学在小群里问是那个张吗?答案在照片出来的时候都揭晓了。。。感受很复杂,生活光怪陆离,命运千奇百怪,我们无法理解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忽然见到了,现实比小说还要精彩,才赫然发现自己依然无法描述他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国考热是否也要见顶了?

1、2026 年国考报名于 10 月 24 日结束了,目前看统计的报名人数大概是 351 万。不出意外又创了历史新高,不过意料之外的是相比 2025 年国考报名人数增长并不算多高。报名开始前,看各种坊间预测都是 380 万 ~400 万的乐观预期。

2、要知道今年国考报名可是放宽了 3 岁的年龄限制,但是也只是相比去年增长了 20 多万的报名人数。由此可见,告别了连续多年的报名高增长率,国考的报名热情也差不多要见顶了。

3、去年国考和考研的报名人数一个持续大幅增长一个首次大幅下降,很多人都预测今年报名人数会发生逆转。其实逆转与否并不重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已。重要的是,考研作为延迟就业的手段,重要性已经下降了,而公务员作为求稳就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了。

4、但是公务员的招录比实在太低了,坑位越来越少,报名人数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报考的高增长率很容易见顶,知难而退一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5、公务员培训的生意并没有随着这几年国考报名人数的高增长而水涨船高。一是因为报考人数多了,所以冲进来挣钱的培训机构多了,分化蚕食这个市场;二是因为考试太难了,很大比例的报名人群不会为此付出太大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抱着试一试心态的裸考人很多。

6、公务员培训市场是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所以我们能看到粉笔、中公和华图这公考三巨头这几年的营收或是增长乏力或是下降也实属正常。比如粉笔,张小龙前几日所说 “这个小行业混乱分散得太久了,这几年在某种意义上是倒退的,是重新洗牌和集中的时候了”。前半句是现实,后半句他的底气大概是来自他们的 AI 课吧。

7、正如我在《透过 2025 年看教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到过的:AI 才是职业培训领域最大的变革因素。AI 对于机构是降本、对于学员是增效,只有 AI 才能提供一个更低成本的培训方式,吸引更多裸考的学员购买参培,也吸引更多原来买高价课的学员购买。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张小龙所说的重新洗牌和集中。其实,这种玩法也正如早年考虫做的 199 元的四六级课程,吸引了大批裸考学生参培。

8、我一直认为公务员考试热是一种社会的倒退、一种社会丧失活力的佐证。什么时候国考报名人数大幅下降了,什么时候公务员培训的那些高价课程卖不动了,就说明我们的经济又恢复活力了。

9、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不知道是否会继续大幅下滑。考研不应该成为一个延迟就业的手段,考研也不应该成为宁肯在家躺平也不选择尝试的手段。不管是为了知识还是学历,越多的人愿意有更高的追求,也能证明社会的积极和活力。希望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最起码能企稳吧。

10、说到底,对个人而言,选择考公、考研抑或直接就业、回家躺平,终归是时代机遇与自我追求的权衡。当 “求稳” 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或许才是社会活力真正迸发的开始。对于培训机构而言,顺势而为是唯一的选择,要顺需求的势、也要顺供给的势,AI 就是那个供给侧改革的大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思考,作者:潘大叔

Archives QR Code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